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人文   ->   文艺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泰顺3000年|除了梅庚,还有陆凤钧,清代游宦泰顺的画家不简单!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5-08 10:21:44 作者:潘先俊 字体:

  在“泰顺3000年”第27期,刊载了清代游宦泰顺的官员画家梅庚。《宣城县志》称梅庚“幽情逸韵,不食人间烟火。为名流领袖者,经数十年。”除了梅庚之外,晚清时期还有一位在泰顺当过训导的官员,画技十分精湛,他叫陆凤钧。

  陆凤钧,原名钧,字石均,号秋生,一号晚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举人,官泰顺儒学训导。据《分疆录》记载,陆凤钧于咸丰元年(1851)来到泰顺任职,在泰顺生活了近七年的时间,期间创作了不少以泰顺山水为背景的画作。

▲陆凤钧《红梅册页》(图片来自网络)

县博物馆藏有他的画作

  泰顺博物馆收藏有一幅陆凤钧的《云峦观瀑图》,写意山水,纸本墨色,横58.5厘米,纵126厘米。该画树干采用勾勒法,枝叶采用点缀法,山石干笔皴擦、晕染。画面取景于泰顺某处的云峦密林,有一瀑布飞流直下,二老叟柱杖观瀑。左上款署:“云峦观瀑。子温大兄雅属,辛亥九秋画于罗阳官舍,秋生陆凤钧。”钤“陆凤钧印”、“秋生之画”二印。

▲陆凤钧《云峦观瀑图》,作于泰顺,藏于县博物馆

  《云峦观瀑图》正是陆凤钧初到泰顺时所画的作品,画作左上的落款“辛亥九秋”四字,说明时间在咸丰元年的深秋,“画于罗阳官舍”则说明作画的地点是在泰顺儒学训导衙署。

  除了善于画山水,陆凤钧还擅长花鸟写意,《墨林今话》说他“工花卉,尤以牡丹著名”,《画家知希录》称他的画作“短幅长缣,人争宝贵”。他和晚清娄东画派主要画家秦炳文(号谊亭)交往颇为密契,尝为秦炳文作《竹石图》、《海棠图》等。

▲陆凤钧《海棠图》,为谊亭(秦炳文)而作(图片来自网络)

▲《分疆录》书影

能诗善词造诣颇深

  此外,陆凤钧能题诗、喜填词,著有《晚香草堂集》一书。清道光五年(1825)陆凤钧侨寓津门时,与天津诗人梅成栋、李云湄以及寓居天津的崔旭、高浚瑝、陈诗、余廷霖等人结社于十砚茅庐,陆凤钧为此作《砚庐雅集图》,诸人题诗于图作纪念。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书影

  后来王崇绶将社员诗词辑成《沽上梅花诗社存稿》时,梅成栋在序言中说:“沽上梅花社,创始于砚庐。道光甲申、乙酉间,庆云崔念堂(崔旭)同门游于津,时与高寄泉、陈石生、陆秋生、李采仙,结社于余竹泉老人之十砚庐,时号'砚庐社',主客七人,此竹林七君咏之所由作也。”由此可见陆凤钧的诗词功底,在当时的文人界亦负有一定的声名。《清画家诗史》这本书中,收录有一首陆凤钧在泰顺任职期间所创作的诗,全文如下:

  由泰顺至云和山行二百里,如在峡中,及县城豁然开朗,仿佛桃花源也桃花未落菜畦黄,小歇篮舆路转长。借问若溪溪上水,可能流得到罗阳?

▲《清画家诗史》记载陆凤均在泰顺任职期间创作的诗

为节孝妇女请旌

  除了书画之外,还能从县内遗存的节孝牌坊上来一窥陆凤钧的踪迹。清代县儒学训导是从八品官员,主要职责是辅助县学教谕“训迪学校生徒,课艺业勤惰,评品行优劣,以听于学政”,此外还要负责收集地方上孝子节妇的事迹资料上报府、道、省以及总督衙门,用于旌表节孝。

  《大清会典则例》载:“顺治九年题准直省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州县官申府,府申道,道申巡按御史,巡按御史覆实奏请,下部察勘覆准旌表。”同时规定“民妇三十岁以前夫亡,守节至五十岁以后,完全节操者,题请照例旌表。”因此节妇牌坊上一般都刻有请旌官员的名字,按级别从右至左分别为总督、巡抚、布政使、学政、道员、知府、知县、教谕和训导等。

▲彭溪秦氏节孝坊

  位于彭溪新厝内的秦氏节孝坊,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为两柱单间石构仿木建筑,石柱抹角做法,前后用抱鼓石稳固,两柱之间依次向上分别为阑额枋、字碑、上枋和定盘枋,定盘枋上部的圣旨牌楼和蹲狮等构件已损毁。在字碑的中间,楷书阴刻节孝两个大字,两边分别刻有请旌官员姓名,领衔为浙闽总督季芝昌,陆凤钧的官最小,刻在最左边。

  此外,还有凤垟乡西溪村西溪头的王氏节孝坊,也镌刻有陆凤钧的名字。该牌坊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和彭溪秦氏节孝坊一样,为两柱单间样式,顶部亦残损不见。在建造工艺上,王氏节孝坊比秦氏节孝坊稍微精细一些,阑额枋上用高浮雕手法,刻有双狮戏球图案,枋柱前后各阴刻对联一幅,正面对联内容为:“石阙表丹心,千秋著美;金章褒苦志,百代流芳。”官衔最小的陆凤钧,名字依然刻在最左边。可惜的是,在数年前修建泗溪至筱村的连接线时,由于施工不慎,王氏节孝坊被滚石砸毁,荡然无存。

  《大清会典则例》虽修订了“但妇女孝行无亏,宜邀旌典,应准给建坊银三十两”这一规定,然而清末之时由于战争动乱频仍,财政枯竭,往往只是同意允许建造牌坊,而建的钱却要自己负责,有些较为贫困的家庭只好在崖壁上刻一个牌坊的图形,或做一个木质的牌位供在家中或祠堂,以表荣耀和纪念。秦氏、王氏虽然在咸丰年间就已经被旌表节孝,但是由于资金的原因,牌坊却是在同治和光绪年间才得以建成,这一情况也从侧面上也反映了清代晚期中国社会穷困、经济衰败、民生凋敝的现象。

▲凤垟西溪头王氏节孝坊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