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新闻   ->   乡镇部门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一心一意谋振兴 矢志乡建为富民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3-12 16:37:00 作者:张姹姹 陈祥磊 李建平 字体:

   ——泰顺县仕阳镇好支书董直武先进事迹

董直武耐心做村民避灾转移安置思想工作
转移台风受灾灾民

  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张姹姹 特约记者 陈祥磊 通讯员 李建平)谈到村里的变化,仕阳镇严山村的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董直武。他担任严山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先是带领群众改善交通环境,使严山村村告别了狭窄的乡村小路,走上路六米五的康庄大道;后来又借助产业优化,组织村民流转土地,引进特色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将严山村打造成了一个农业、生态、休闲一体化的美丽新村。

  然而年仅45岁的董直武,于2018年2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在任严山村干部期间,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被评为2017年度镇级优秀村干部,是仕阳镇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干部群众公认的“好支书”。

  扎根群众

  他是干事创业的“主心骨”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2017年2月,严山村支部换届选举,在当地党员群众的极力推荐下,董直武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

  一年多时间,十多本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严山村的大事小情,见证着小山村的发展变迁,从担任村支书到因病逝世,他始终靠着磨破嘴皮、踏破脚皮、硬着头皮的“三皮”精神为严山发展奔走,凭借着一股子韧劲、闯劲和拼劲,让原本偏于一隅的小山村实现“蝶变”。在没担任村干部之前,董直武就默默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看着村内路灯老化严重,村民夜间摸黑出行诸多不便,他个人捐资10万元更新安装村内路灯,并且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呼吁。“把村里的事、乡亲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样的人难得。”这是村民对他最初的印象。正是因为这份公心,让他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村民家里的小事总会找他商量,村庄发展的大事更是要他出谋划策。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对于严山这个资源条件并不十分富裕的山村,如何把村民的干劲和无限创造力转化成发展的推动力,董直武用“带头干事、带头破难”作答。担任村支书后,他认真梳理发展滞后的内在原因以及赶超发展的最大优势,将拓路这个群众最期盼的民生实事作为突破口,带领群众一起干。

  “只有交通条件好了,严山才有更好的发展。”严山九曲十八弯的对外连接公路是横在他和村民心中的一道坎,村民出山有路但不安全,到了节假日回乡高峰期,狭窄的乡村道路总让人担惊受怕。为了拓宽村里道路,他带着图纸看线路、跑部门、入乡镇,最终争取到了“三严线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关键要看落地,要把村民的思想统一到项目建设上来。面对项目建设政策处理的烫手山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反复上门做宣传,最终实现了项目零障碍施工。更难得的是,不少村民主动加入到公路拓宽工程的建设中来,帮着丈量放样,改变了以往“干部干、村民看”的状况。在全村上下共同努力下,投入100多万元道路拓宽工程,将原来只有三四米的路基拓宽到六米五,让山村宽了路,村民宽了心。

  “他是好班长,也是主心骨,跟着他干靠谱。”严山村“两委”班子这样评价他。接过村庄建设发展“接力棒”仅一年,村里道路建设、饮水工程、产业发展等民生项目纷纷上马,村庄建设进入高速期,呈现出喜人的势头。

  心系民生

  他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在村民眼中,这个“70后”书记为人和气、善解人意,对身边人和蔼可亲,对村里的事却很“较真”。2015年,“苏迪罗”台风重创仕阳,交通全线瘫痪,为了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他一边妥善安置群众,一边组织干群开展灾后自救,在机械无法作业的情况下,硬是靠着肩扛手抬,抢通对外交通生命线,对较为严重的4处地质灾害点紧急除险。也正是那年下半年,他被检查出肝部肿瘤,随即到上海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仍牵挂着严山的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水毁设施的修复。2016年3月,出院后的他又继续投入工作,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实干担当启动防洪堤和引水修复工程。

  吃水问题不能等。为解决饮用水工程的资金缺口问题,他在与村“两委”商议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村里自筹7.5万元资金建设。项目开工后,他工地、村委会两点一线,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工地盯质量、赶进度,终于赶在2018年春节前完成饮用水蓄水池修复,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村民的春节闹水荒问题。

  “对认准的事,他总能想尽办法去完成。”仕阳镇干部对他跑项目、追进度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如今,严山基地产业道路、文化礼堂、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等项目已完成申报和前期政策处理,只等项目落地实施。

  牢记使命

  他是兢兢业业的“老黄牛”

  除了抓好村庄硬件补短板外,他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做优产业强动能上。十九大召开后,他及时组织班子学习,并从中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历史机遇。为了增强严山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他积极争取“严山董家大院”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特色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想招;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他着手谋划严山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大胆提出村民个人承包责任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打包复垦连片开发,建起了200亩的油菜观光基地。与此同时,他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村集体土地230亩,以村集体控股,合作社参股方式,开展高端食草黑香猪养殖,特色化发展种养循环生态农业,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腊月二十八还在为支付工人工资奔走,正月十三却与我们天人永隔,他总是想着别人,怎么就不想想自己呢……”当千家万户为过年团圆而感到喜悦之时,严山却因为痛失好支书而惋惜和哀恸。噩耗传来,平日里与他并肩作战的镇村干部不敢相信、受过他帮助恩惠的父老乡亲不能相信、和他一起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人们不愿相信……

  送别好支书,他用实干诠释党旗下的誓言,更用实干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不朽的丰碑!

(编辑 毛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