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三农   ->   新农村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空中快递员”上岗首日 五千斤杨梅“乘机”出山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30 09:59:54 作者: 字体:

  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蓝舒丹 陶欣慰)盛夏时节,凤垟乡百亩杨梅迎来丰收。在廊乡杨梅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一颗颗红润饱满的杨梅正经历着一场“空中旅行”——这些刚被摘下来的杨梅被装入保鲜篮中,由无人机直接运到山下的分拣中心。这种新型“低空物流”模式,不仅大幅缩短运输时间,还保证杨梅新鲜度。今天,让我们跟随镜头,探秘这场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

  在廊乡杨梅专业合作社,采摘工将刚摘下的一颗颗杨梅小心翼翼放入带有缓冲材料的专用保鲜篮里,随后将篮子固定在无人机下方的挂钩上。操作员通过手持终端设定航线,装载100斤的无人机随即升空,沿着预定路线飞到600米高山下的仓库。无人机在抵达仓库后,由工作人员卸下杨梅,立即进行分拣包装处理。

  温州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周和峰表示:“我们每天要飞几十趟,一趟来回只要五分钟,比开车快多了。而且无人机飞行高度低,不受地面交通影响,特别适合在山区运输。”

  杨梅是我县特色水果之一,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但由于其皮薄肉嫩、保鲜期短,给杨梅对外运输带来巨大挑战。过去,果农只能用三轮车或小货车将杨梅运下山。受山路崎岖颠簸的影响,每运100斤杨梅,就有15至20斤在运输途中受损。

  廊乡杨梅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林敦露说:“因为路比较颠簸,杨梅运到仓库就会出水变烂。现在用无人机直接从山里运走,又快又好,大大提高了杨梅的品质。”

  今年采摘季,廊乡杨梅专业合作社创新引入无人机运输系统,取得显著效益。据了解,投入使用的农用无人机日均运输量可达5000公斤,相当于20名运输工人3天的工作总量。在合作社的150余亩杨梅种植基地,这项新方式预计可为年产4万斤杨梅带来40余万元直接经济效益。

  林敦露开心地说:“无人机送货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让我们搭上了低空经济的顺风车。未来,我们打算用无人机来喷农药、巡查果园,让科技真正为农业服务。”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定制无人机配备了防震系统和GPS追踪系统,可实时监控飞行状态。此外,针对山区地形复杂的特点,这批农用无人机采用双频定位技术,即使在信号较弱的山区也能精准飞行。

  浙江顺翼泰翔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林飞雄表示,农业场景对无人机的要求更复杂,比如需要适应山区的信号,还要能抗风防雨。“我们公司和合作社之前磨合了一个多月,方案优化了十多次。下一步计划开发更多功能种类的无人机,应用到更多场景,并且推广到其他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运输中。”

  此次无人机运输杨梅的创新尝试,正是低空经济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典范。作为国家大力培育的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指利用低空空域(通常指地面以上1000米以下)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包括物流运输、农业作业、应急救援等。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成熟,低空经济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温州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单超说:“无人机在农业上用得可广泛了,一方面,用无人机给农田打药、播种,一天能搞定七八百亩地;另一方面,无人机载重量大,比如T100无人机,能载100公斤。不管是效率还是载重量,无人机在农业上真的很有优势。”

来源:今日泰顺 编辑:骆晓燕 审核:曾丽军 核发:雷全才 张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