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毛若冰 实习生 赖志韩)林长就是我县龙舞(碇步龙)技艺传承人,多年来,他凭借对碇步龙的满腔热爱,用初心守护并传承这一独具魅力的传统舞蹈艺术,让碇步龙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凭借这一卓越贡献,日前,林长就光荣上榜“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在我县仕阳镇,每逢传统节日,碇步龙表演便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仕水碇步龙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表演时,舞龙者们在激昂鼓乐的伴随下,于碇步上灵活腾挪、欢快跳跃。林长就生长在仕阳,自幼跟随爷爷的舞龙队四处演出,如今虽已年过半百,但他依旧精神矍铄。
“受家里舞龙传承的影响,我一直都有这个信念,要想尽办法把我们碇步龙传承下去。”林长就说,“我十五六岁就经常跟他们一起舞龙,正式接棒是在2007年。到现在我舞动这条碇步龙已经有近39年了。”
林长就出身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家族,自幼深受家族文化影响。后来,他师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实乐,自此踏上了学习碇步龙的征程。碇步龙是群体性项目,表演从“开龙门”到“关龙门”共有六十多个套路,包含搭龙坪、龙戏珠、龙舔珠等动作,都要在溪水中的石碇步上完成。凭借自身的勤奋与天赋,林长就很快成为碇步龙表演的核心力量。
林长就告诉记者,舞龙绝非易事,首先得具备强健的体魄,毕竟舞动那沉重的龙身,没有足够的力气可不行。而且,传统舞龙动作复杂多样,舞龙还有诸多规矩和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规范,要达到娴熟且得体的程度,得花费漫长的时间去打磨、去沉淀。在学习的过程中,林实乐老师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耐心细致地跟他讲述每一个难点,让他在舞龙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碇步龙发展于泰顺独特的地理环境,先辈们在碇步上舞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彰显出泰顺人民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林长就心中,碇步龙不只是舞蹈,更是泰顺人民的精神象征。
早年,碇步龙技艺面临断代的危机。为传承发扬这一古老技艺,林长就积极动员兄弟朋友及其后辈加入。多年来,他带领的仕水碇步龙舞龙队经常活跃在省内外各类展演舞台上。在浙江省“非遗薪传”传统舞蹈展评中,林长就一行人凭借精湛的表演技艺荣获“最佳表演奖”。
林长就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感到非常自豪,“这个荣誉是属于我们碇步龙团队的。这么多年,大家跟着我吃了这么多苦。我想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舞龙队伍,让这支队伍走向全国、走出世界。”
除了参加展演,林长就还活跃在非遗传播的最前沿。他联合其他传承人走进学校、社区,在当地小学开设“碇步舞龙小课堂”。如今,“少年班”的队员们已能独立登台表演。随着仕阳镇溪东村碇步龙队非遗传承基地的设立,越来越多孩子前来学习,舞龙队里也增添了不少年轻的面孔。
仕阳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董昊琰说:“林老师教我们舞龙很耐心也很细心,我们都很喜欢舞龙,希望长大还能继续舞下去。”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温帮杰说:“我大概是2009年加入碇步龙队伍,后来人数越来越少了。现在仕水碇步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把它继续弘扬下去。”
林长就用半生的时光,诠释着对碇步龙的热爱与坚守。他以龙为笔,在传承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为泰顺碇步龙的未来描绘出一幅绚丽的画卷。
“接下来,我想培养年轻的传承人。此外,我们对于在碇步上跟陆地上的单体动作也进行了很多编排改进,尽量地实现轻巧化。”林长就说。
编辑/初审:毛晓辉 二审:周晓叶 三审:曾丽军 核发:雷全才 张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