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 泰顺提线木偶戏传承人蔡晓华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这位与木偶艺术结缘半生的守望者,用一双巧手赋予木偶灵魂,以文化创客为舞台,让千年非遗绽放时代新彩。从田间木偶戏台到国家级荣誉殿堂,蔡晓华用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不仅让泰顺木偶戏成为文化传播的“金名片”,更在文旅融合浪潮中开辟非遗传承新路径,让传统艺术在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
匠心传承,木偶艺术绽新辉
蔡晓华与木偶戏的缘分,始于1980年。初入泰顺县木偶剧团,他便师从名家黄泰生,精研提线木偶戏的“文戏”与“武戏”精髓。四十余载春秋,他整理剧本40余册、修复老道具3箱,为泰顺木偶戏留存下珍贵的文化基因。从《天仙配》的缠绵悱恻,到《真假美猴王》的惊险刺激,蔡晓华的指尖翻飞间,木偶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在传承中创新,是蔡晓华不变的追求。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精品课程,让木偶艺术走进校园、乡村,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如他所说:“木偶戏要活下去,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文化创客,非遗传承新阵地
作为文化创客服务中心的领航者,蔡晓华将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蔡晓华积极组织“非遗+旅游”活动,在旅游景区、文化展会中搭建木偶戏舞台。他带领团队走进新疆、浙江等地,参与非遗展演,让泰顺木偶戏成为文化传播的“金名片”。每当木偶“孙悟空”从耳中掏出金箍棒,或是“真假美猴王”在空中翻飞打斗,总能吸引无数观众驻足,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薪火相传,非遗未来可期
蔡晓华深知,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人才。他常年开设木偶戏公益培训班,亲自授课、示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生代传承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年轻人从“门外汉”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木偶戏演员,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木偶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有责任把它传下去。”蔡晓华说。如今,他已桃李满天下,但依旧奔波在非遗传承的第一线。无论是舞台上的精彩表演,还是文化创客服务中心的悉心指导,他都以满腔热忱,诠释着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
蔡晓华,这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正以匠心守护木偶艺术的根脉,以创新精神引领文化创客的潮流。在他的努力下,泰顺木偶戏这朵传统文化之花,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县委宣传部 雪溪乡 编辑/初审:章海玲 二审:周晓叶 三审:曾丽军 核发:雷全才 张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