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新闻   ->   乡镇部门   ->   部门动态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人大在线|“架心桥听民声 止纷争促和谐”——人大代表吴柏联的双重使命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0 14:59:21 作者: 字体:

  为深入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和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我们将从今天起推出《人大在线》专栏。今天,我们首先走进县人大代表吴柏联,看他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家长里短转化为民生良策。

  30多年调解纠纷无一失手,多项民生建议落地生根。县人大代表吴柏联,既是百姓口中的“和事佬”,又是政策推进的“建言人”。他一双脚板走遍乡间角落,双岗履职书写基层治理答卷。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0多年以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0余件,成功率达到100%,协议履行率达100%,如今已经70多岁的吴柏联仍旧初心不改,对调解工作始终保持热爱。

  下午3点,一场因房屋而引起的纠纷在吴柏联调解室爆发,吴柏联耐心地倾听,先让双方“倒尽苦水”,再用方言俗语“拆火药”,最后搬出法律条文定分止争。

  这样的场景,每年要在吴柏联的调解室里上演百余次。涉及到政策处理、非正常死亡案件、交通事故、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由于涉及多方利益,而且要在法律框架内化解,不仅要有高超的技巧,还要有超出常人的耐心和耐力。有些案件调解下来要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吴柏联的调解工作中,面对每一起纠纷,他始终秉持一个信念——“群众无小事”。

  30多年来,吴柏联始终记得自己不仅是人大代表,也是一个人民调解员,更是老百姓中的一员,群众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每当调解一个案件时,吴柏联都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把当事人的难处掰开了、揉碎了,放在心头焐热了,每次看到他们握手言和,吴柏联就觉得比什么事情都高兴,这就是吴柏联作为调解员坚守大半辈子的答案。

  正是这份把“群众放心头”的信念,让吴柏联在调解中创造了一个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将心比心”的工作态度,让无数剑拔弩张的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也正是这种“以心换心”的工作方法,让吴柏联成了当地群众最信任的人。

  吴柏联说,调解没有秘诀,只能用心去调解,当事人双方谈不下来的时候,调解员必须要拿出一个参考意见,“提出参考意见时,我们要换位思考,左右前后都想一想,如果自己站在他这个角度,是不是会接受这个方案,耐心解说,要让当事人觉得我们是同情他的,是支持他的,讲话是公平的公正的。”

  在吴柏联看来,调解工作不仅是化解矛盾,更是守护基层和谐的第一道防线。他每处理好一起纠纷,都在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目标添砖加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事不及时给它处理,慢慢就会变成大事。”吴柏联说,越是小事越要早处理,不要等到闹得大家火气都上来了,调解起来就更难了。

  从调解桌旁到参政席上,吴柏联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他将调解中听到的“牢骚话”变成了履职的“活素材”,将群众的真实需求转化为良法善治的动力。

  基层调解实际是“民情气象站”,吴柏联说起2020年发生在育才高中红绿灯路口的一起交通事故,那起事故让他意识到,该路口人车分离刻不容缓。后来,吴柏联就把这个建议写进了议案,最终该路口人车分离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吴柏联看来,调解室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更是洞察民生的瞭望塔。每当群众带着怨气而来,带着笑意离去,他总会仔细梳理案件背后的诉求。这些在调解笔录里记录的“家长里短”,经过他的系统梳理,最终化作一份份带着泥土气息的建议。2017年至今,吴柏联聚焦民生短板和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案22件,其中《关于加快推进西门卡口整治的建议》等获得了全县优秀建议表彰。这种将个案矛盾转化为制度完善的独特履职路径,让这位人大代表既成为了矛盾终结者,更成为了社会治理改革的推动者。

  吴柏联认为,人大代表跟人民调解员是一对“双胞胎”,都是为政府解困,为民解忧,“调解时听到的家长里短,就是最好的调研素材。我是人大代表,我会经常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发声、为群众分忧。”

  在吴柏联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基层人大代表的赤子之心。用脚步丈量民意、用调解温暖民心、用履职传递民声,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答卷。那些在调解室堆积着的案卷,最终化作政策文件中的民生温度;那些耐心劝解的话语,最终汇成人民代表大会上的铿锵建言。“调解纠纷是用嘴了解民意,履职是用肩扛起民心。”吴柏联说道。

编辑/初审:周晓叶 二审:章海玲 三审:曾丽军 核发:雷全才 张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