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 春光无垠,文脉悠长。山水怀抱中的张宅村,风景秀丽,锦溪自北向南蜿蜒绕村而过,其畔古木参天,百年枫香与樟树巍然屹立,守护着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近年来,三魁镇张宅村以艺术为钥,解锁“乡村塑形之雅”“乡村铸魂之深”“乡村赋能之盛”三大繁荣密码,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艺术为乡村塑形 乡村美学表达“被激活”
艺术点缀,环境焕发新颜。张宅村将“艺术”植入村容村貌优化工程中,通过低成本“艺术小单元”改造做好环境提升文章。结合民俗、廊桥、百家宴等文化要素,以“画”点缀村内赤膊墙、公交停靠站等空白墙、交通石墩等12处,村庄角落充满了艺术气息。
以“艺”为媒,生活凸显品位。张宅村秉持“让文艺浸润生活点滴”的理念,投资200万元启动锦溪-燕溪沿溪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安装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微改精提”工程,沿溪游步道与水幕灯光秀、水幕电影相辅相成,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诗意栖居地。
文艺深耕,增添文化厚度。为激发本土文艺工作者创造力,活化传统文化新生,张宅村打造季天渊、董仁榜等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体验馆等载体,以“百家宴”文化为核心IP,用乡土现场磨砺艺术感受力,创作《福星高照》庭院情景剧、《做客百家宴》歌曲等多部文艺作品。同时,张宅村将艺术创作植入文创作品,创作冰箱贴、米塑、筷子、围裙等系列百家宴文创品20余件,让文艺作品成为文旅品牌新“标签”。
艺术为乡村铸魂 乡村艺术生态“有根系”
提升艺术感召力。张宅村将艺术融入生活,以本土文化涵养人民之心,打造张宅村木偶剧院“万福楼”、文体中心、文化礼堂等多个文化阵地,利用国庆节、重阳节、民俗节庆等大型节日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文娱活动,开展广场舞、村晚等艺术活动80余场次,通过艺术乡建、艺术展演、艺术欣赏活动,让村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提升群众在文艺活动中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艺术吸引力。张宅村着重引入艺术人才与团队,以“艺术入村”为题,通过“校地合作”“名家入驻”等模式,连续3年与浙江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结对,与浙江省书画协会李有虎等6名书法名家连心走亲搭起“乡村艺术”桥梁,为村庄带来了新鲜的艺术血液和创新思维。
提升艺术影响力。张宅村将省级非遗民俗活动“百家宴”融入三魁发展大局,提出“天天百家宴”“宴遇三魁”等品牌概念,每年元宵节举办百家宴,融入木偶戏、舞龙、米塑等多种民俗非遗风情,通过“无人机绘制非遗画卷”等,为活动注入科技感、现代感的鲜活文艺气息,连续2年登上CCTV,年均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
艺术为乡村赋能 催生乡村经济“多样性”
古今交融,焕发古街新生。张宅村常态化做好艺术乡建的“活化”文章,引入文创手作、非遗体验、艺术快闪等业态改造营岗老街,将原本传统物资交流赶集地改造成“文艺聚集地”,通过潮流“古风市集”让老街焕发新韵,吸引商铺入住50余家,年带动游客10万人次。
艺术植入,增加人气活力。在张宅烧烤一条街“夜摊经济”的基础上,张宅村让艺术为产业聚能,通过举办烧烤啤酒音乐节、烧烤LED艺术墙展示、照片展等文艺活动集聚人气,多场活动先后为20余个摊位均增收5000元。同时,张宅村还积极宣传百家宴、木偶戏等非遗,借着“坐着杭温高铁去温州吹风”——大学生旅拍大赛东风,活动期间先后吸引杭温两地游客破千人。
流量变现,助力产业升级。张宅村打通传统乡村艺术与新兴产业的“区块链”,催生张宅村特色民宿3家、特色农家乐1家,其中获省级精品银宿1家,农家乐年营业额破500万元。此外,张宅村还将“百家宴”等文化元素融入竹编、米塑等传统手工艺品和无纺布袋编制中,增设来料加工厂3家,通过现代设计帆布袋、帽子等,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带动妇女就业60余岗,让艺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原动力。
来源:三魁镇 编辑/初审:涂秀秀 二审:章海玲 三审:曾丽军 核发:雷全才 张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