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赵超颖 陶欣慰)近年来,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正在蓬勃兴起。我县一家油茶专业合作社在原有油茶产业的基础上,以林下套种为支撑,探索“油茶+黄精”种植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位于仕阳镇垟望村的龙盘山油茶专业合作社的油茶种植基地,绵延整个山头的油茶林仍充满绿意,洁白的油茶花点缀树梢,成了冬日里难得的美景。油茶林下,工人们正忙碌穿梭在茶树间,动作娴熟地进行着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
泰顺县龙盘山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蓝冬秀告诉记者,油茶是一种长效经济树种,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盛产期可达80年以上。垟望村的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富含有机质,且土层深厚、日照充足,特别适合油茶生长。目前,该基地种有油茶100余亩,大部分已进入盛产期,亩产800斤左右。
蓝冬秀表示,她在2009年与丈夫一起承包了这片土地,初衷是种植水果。然而,在经过考虑和市场调研后,他们担心如果水果销路不佳,存在腐烂的风险。因此,他们决定改变种植计划,选择了油茶作为种植对象。油茶苗还是蓝冬秀和丈夫亲自前往丽水缙云的苗圃基地挑选来的。
2022年,细心的蓝冬秀发现油茶种植有1米的株距,闲置株距很是浪费,加上种植油茶的土地长期管理和施肥,本就培育了肥沃的土壤,让她产生了新的想法,“2023年,我毅然决定利用这70亩地种植黄精,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黄精,又名“老虎姜”“爪子参”,外形与生姜颇为相像,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它的特性是喜阴、耐寒、怕干旱,尤其喜欢在阴湿气候条件下生长。蓝冬秀说,在油茶树下种植黄精,不仅可以降低土地管护成本,还能增加中药材效益,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一地多产、一地多收,“油茶下种黄精可以松土,这个对油茶有好处;油茶能给黄精遮阴;油茶花、油茶叶掉落又可以给黄精做肥料。”
蓝冬秀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亩林地可种植2000余株黄精,产量可达1500斤左右。黄精生长适应性强,便于种植,而且药材部位在根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可多挖一些出售,行情不好时,让其继续生长也可以增值。
林下黄精产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蓝冬秀告诉记者,她每年会雇用30多个周边村庄的村民到基地务工,仅去年就发放工资十几万元。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既能务工创收又能照顾家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以油茶树下套种中药材黄精的方式,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增效、土地的增值,还带动了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对于未来,蓝冬秀充满了期待,“信心是有的,我想如果我能成功,以后也就能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
编辑/初审:毛晓辉 二审:涂秀秀 三审:曾丽军 核发:雷全才 张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