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我身边的劳模|刘西:扎根乌岩岭 致力于“留”住大山里的珍“稀”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08 16:14:52 作者: 字体:

  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白海燕)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守绿人”刘西正是扎根于此。十年来,他默默地守护和培育珍稀濒危植物,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生动诠释了一名植物保育工作者的坚守。今天的《我身边的劳模》系列,我们一起走进温州市劳动模范、乌岩岭管理中心黄桥保护站站长——刘西。

  “这个还要再长大概2到3年,长到比较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送到野外回归了,如果太小把它种到野外去容易死掉。”在乌岩岭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基地内,刘西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这些由他和团队亲手繁育的植物。基地于2017年建成,主要目的是让乌岩岭的濒危植物摘掉“濒危”的帽子。如今,基地共3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培育的珍稀濒危植物逐年增多,经人工繁育长出的植物幼苗每年还会进行大量的野外回归。今年2月份,刘西和团队刚刚完成了2000株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种植。

  “我们做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让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在乌岩岭不再濒危,让它们的种群得以恢复。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浙江雪胆、泰顺杜鹃、山豆根、蛛网萼大约5000株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刘西说。

  刘西是85后,今年不到40岁,干这行已经有10个年头。2013年,从小喜欢研究动植物的刘西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恰逢乌岩岭保护区正在招人,他如愿成为了家乡的一名植物保育工作者。

  “我刚来乌岩岭的时候,只有一份比较老旧的植物名录,具体植物分布在哪里、有多少种类,我们都没有具体信息。乌岩岭是一个国家级保护区,它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对动植物的保护,如果我们连这里的植物种类分布都没搞清楚,就更无从保护了。”面对一片空白的植物调研现状,刘西当即确定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目标——给乌岩岭里的植物“上户口”。这份工作名头听起来响亮,但一般人稍稍了解后就会发现,它不仅单一、枯燥,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10年间,刘西的日常是日复一日地查阅文献资料;背着望远镜、单反相机,手拿一根可伸缩的长钩,一天翻越10多公里的山路;在有着蛇、马蜂、山蚂蟥等危险动物的山林间寻找记录,证实一些珍稀植物的存在,确定它们分布的地点、数量。为了方便工作,后来他索性住到了山里。

  刘西说:“刚开始的时候是最难的,因为那时候我们对植物分类本身也不是那么专业,当时就是去野外拍一天的照片回来,可能内业就要做一个星期左右。到后面就越来越顺利,现在基本上一天的外业可能对应一个小时的内业就可以了。”

  熬过了艰难的起步期,刘西的植物“户口簿”也渐渐丰满起来。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截至目前,乌岩岭的1800多种植物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种群信息,并被记录在册。与此同时,刘西与团队还幸运地发现了10个全新的植物物种。

  “如果我们把山上的植物搞明白,就可以配合大专院校来乌岩岭做很多科学研究,比如说他们来这里做调查需要某个植物,具体位置在哪里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非常高效地配合他们的工作。”在茫茫山林中不断探索的漫长时间里,刘西练就了一双能够快速辨认植物的“火眼金睛”,身边的人更是将他当作辨识野生植物的“活字典”。

  刘西同事、乌岩岭管理中心博士后仲磊告诉记者:“我们在出版一些乌岩岭保护区相关书籍的过程中,可能要用到一些植物的照片,就会和他合作,他的素材很丰富,大部分的照片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对我们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在基层一线,一待就是十年。电脑里超过20万张的照片、500G的植物数据库仅仅只是刘西的工作速写。眼下,已经参与完成了5本乌岩岭动植物保护相关书籍出版工作的他,还在主导有关泰顺常见中草药的书籍出版工作。对植物的悉心守护,起源于职责和一份初心。但如今,与植物聊做人生伴已经成了刘西一生的追求,“一个人的人生短暂,能做好一件事情是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未来,我将在专业上继续深挖,带领团队攻克更多的难题,为乌岩岭、为泰顺作出更多的贡献。”

编辑/初审:毛晓辉 二审:周晓叶 三审:曾丽军 核发:雷全才 徐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