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 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传道授业,启迪思想,用生命点亮智慧之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在华夏大地,师道传承的精神内核始终不变。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聆听一位雅阳乡村教师对“人民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思考与感悟。
蓝丹丹,是松垟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拼搏,如今她已经在松垟小学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了14个年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
扶弱助困、以爱育人
孩子的心灵天真纯洁却又脆弱敏感,因此她总是给予特殊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关爱。在2022年毕业的班级里就有一位情况特殊的孩子,她先天耳背,导致说话吐字不清,同为一位母亲的蓝丹丹,对这样的孩子更是心生怜悯,关爱有加。于是,课间时间,蓝丹丹总是将她带在自己的身边,单独辅导她认字学数,周末常常给她家里打电话送去关怀。蓝丹丹还带动班级里的其他孩子轮流给她读绘本、讲故事、玩游戏。现在她已经上初二了,在城里的特殊学校上学,她的母亲告诉她,周末假期在家,她念叨最多的人便是蓝丹丹老师。
俗话说的好,凡事都要“雨露均沾”,作为班主任的她,也深知留守儿童的需求。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只能做到保障孩子们的温饱,其他精神上的关怀几乎没有,生活过得粗糙,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们的脸和嘴唇龟裂,也常常无人问津,这些她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从一年级开始,她就给孩子买绘本买课外书,带着他们一起阅读,一点一点养成阅读习惯;每当遇到元旦、六一等节日,她会给班级的孩子们准备蛋糕水果,让他们可以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吃到村里吃不到的美食,感受不一样的节日气氛;每年的冬天,她都特别关注孩子们的脸和手,并且会在班级里及时备上唇膏若干条,面霜一盒,以备不时之需;一些女孩子们,因为妈妈不在家,头发总是乱糟糟,但内心又有着公主的幻想,所以她偶尔会抽出一点时间给班里长头发的孩子扎上漂亮的辫子,让她们也瞧瞧自己漂亮的模样。
班里的孩子们常常在私底下说蓝丹丹老师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妈妈。听到这样的评价,她是欣慰的,同时也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她用她的爱培育出了一群懂得感恩的孩子。
尽心竭力、用心育人
作为一名老师,班主任只是她其中的一个角色,从教以来她一直身兼两门主科,语文和科学,即使是身怀六甲也未曾要求过特殊照顾,直到生产的前一周才离开工作岗位。她任教的科学学科并不是她的专业,但她主动学习,积极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科学实验。因为学校实验器材匮乏,她不计疲倦地写报告、走程序,为学校争取到了一批次科学实验工具。她自掏腰包设立班级奖学金,给每次在学业评价中取得好成绩以及达成目标的孩子进行奖励。
除此之外,为了孩子们周末在家对待学习不懈怠、不懒散,她还会用电话的方式进行督促问候,有时还会直接拎着书本上门辅导。在过去的疫情期间,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地上网课,她还带领着学校的其他同事挨家挨户给孩子们送上课本和作业本。她始终相信他们付出的一小点就可以让农村的孩子收获一大点。
超越自我、砥砺前行
她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比,她撰写的《网络语言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影响》《夯实基础,有效实现低年级阅读教学案例》《让绘本里的科学之花盛开在孩子心中》等多篇论文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撰写的教学案例《芦花鞋》也获得了县一等奖的好成绩。多年来,她也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班主任、县级优秀教师、最强教师。在2021年,她专业荣誉上有了质的突破,评上了泰顺县第五届骨干班主任,成为松垟小学唯一的一位骨干教师。
蓝丹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工作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
来源:雅阳镇、松垟小学 编辑/初审:章海玲 二审:涂秀秀 三审:曾丽军 核发:雷全才 徐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