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赵超颖)羊肚菌是名贵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去年3月,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报道了雅阳镇种植户吴飞云从湖北引进母种试种羊肚菌的新闻。如今,一年过去了,他基地里的羊肚菌迎来了丰收季,那么产量如何?收益又如何?我们跟着记者一起去看一看。
3月6日,记者来到埠下村羊肚菌种植基地看到,一排排覆盖着黑白反光膜的大棚格外显眼。种植大棚内,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正探出褐色的“脑袋”挺立在嫩白的“身躯”上,错落有致地在菌垄上盛开,看起来煞是喜人。采摘的村民穿梭于各大棚之间,小心采收着新鲜出土的羊肚菌。
该基地负责人吴飞云是雅阳镇埠下村人,早年一直在外从事建筑行业,2020年,因一次偶然的的机会了解到种植羊肚菌具有广阔前景,便在心中埋下了种植羊肚菌的种子。
吴飞云回忆:“最初,我是在山东开会的时候,听一个朋友偶然说起来种植羊肚菌效益很高,而且种植周期短,一开始,我在河南那边试种了十几亩,效益非常好,后来我就想我们泰顺能不能种,如果能种起来,把这个项目带回泰顺多好。”
经过多方调研考察,2021年11月,吴飞云回到家乡泰顺,在泰顺开启了羊肚菌的试种之路。菌种购买、田地整理、种植管理、出菇管理……历时三个多月,2022年3月,在基地试种的4亩羊肚菌长势良好。按照当时市场收购价,每亩羊肚菌产值达到了3万元,利润在2万元左右。初尝甜头的吴飞云,今年便扩大种植规模。吴飞云说,今年基地种植了20多亩,从目前的长势来看,大概有800斤左右\亩。
羊肚菌种植周期短、效益好、见效快,因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而且羊肚菌一般在秋冬季种植,冬春季采收,采收时节刚好与农忙时节错开,可以实现菌稻轮作模式,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实现有机稻田效益最大化,让“冬闲田”向“增收田”转变,既能够提升土地利用率,又能提高村民的收入,吸引了不少农户前来向吴飞云学习种植技术。
同时,吴飞云还采用“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给予农户技术支持和收购保障,农户只管利用农闲田种植和采收,不参与烘干、包装、销售等工序,让更多农户安心地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来。“菌种全部由我们负责提供,然后我们做技术指导,销售这方面也由我们来负责,对农户来说没有后顾之忧 。”吴飞云说,“现在有下仁垟村和官引村这两个村加入种植,每个村都是种植十几亩。”
彭溪镇官引村是在去年年底,村集体流转了十几亩闲置土地,在吴飞云的带领下一起种植羊肚菌,现在也迎来了丰收。
彭溪镇官引村党支部书记林丽真说:“官引村属于薄弱村,每年村集体实际经济收入只有12万元左右,今年通过种植羊肚菌,预计村集体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吴飞云说,之所以羊肚菌能够试种成功,主要还是得益于省农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派驻我县的科技特派员——陈官菊的专业技术指导。那么,如此高效益的羊肚菌是如何种植的呢?
陈官菊介绍道:“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一亩地选用400斤的菌种量,通过人工平地开槽、撒菌种,然后敷土,在后期的管理方面,我们还要在下菌种之后七天左右,给它放一些营养袋来进行营养补给,帮助它的菌丝生长和发育,打好羊肚菌高产的基础。”陈官菊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种植,实际上也还是需要花点心思的。首先是菌种下土之前就要做好消毒杀菌,减少病害发生。其次,下土之后温度和湿度的把控也是相当重要。陈官菊说:“通过前期打好基础之后,接下来,地表温度稳定达到10度以上的时候,就是出菇的最佳温度,然后我们要通过人工温湿度的调节,以够保证它出菇的菌量 。”
吴飞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坚持走高效、生态的农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羊肚菌种植技术,争取把周边村民都带动起来,让更多的百姓增收致富。
编辑 周晓叶 校对 黄淑霞 责编 曾丽军 监制 陈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