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旅游   ->   泰好看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一片茶叶三杯香,隐入廊桥,这些中式小茶馆真的值得一去!
来源:泰顺旅游 发布时间:2023-02-03 16:51:24 作者: 字体:

  最近的泰顺,真的太冷了~这样的寒冷的天气不想去其他地方,只想找个舒服的地方呆着,泡一碗热茶。 

钟鹏 摄

  11月29日,由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我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饮茶和品茶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们采取泡、煮等方式,在家庭、工作场所、茶馆、餐厅、寺院等场所饮用茶与分享茶。在交友、婚礼、拜师、祭祀等活动中,饮茶都是重要的沟通媒介。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

  在泰顺就有“未曾提酒茶端来,未曾吃饭茶在先;茶叶虽小分量重,人情全在碗中。”的民歌,客人来,泡茶是头等大事,可以不请客人喝酒、吃饭,但不能不请客人喝茶。

  泰顺产茶历史悠久,明崇祯六年《泰顺县志》就有“茶,近山多有,惟六都泗溪,三都南窍独佳”的记载。

  明清时期,三杯香茶、“白毫银针”等茶叶畅销天津、上海、营口等地,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清代,泰顺茶叶被列为贡茶,嘉庆十五年作为主要名茶,载入《中国名茶志》。

  手握国家生态县、“中国天然氧吧”等多张国字号名片的泰顺,生态禀赋突出,空气负氧离子常态化“爆表”,空气、水质、PM2.5均值等各项指标也常年位居浙江第一。

  得天独厚的环境下培育出了闻名远近的“三杯香”,“三杯香”中含有的氨基酸和茶多酚明显多于其他茶叶,茶如其名,冲泡三次仍留有余香。

图片来源:泰之叶

  看到这里,是不是突然想来上一杯“三杯香”感受“东方树叶”的魅力了?

  想要品正宗“三杯香”只需要来廊氡即可,两座茶馆分别开在北涧桥两头,名茶与名景一起拥有。

    廊桥红茶馆

  留住老茶馆,就是留住一方江南传统文化空间,留住一份浓浓的乡愁。

  开在少有人知的小巷里的茶馆烹煮着当地人的生活百味,开在景区、繁荣区的茶馆则承担着弘扬本地文化,体现传承魅力的责任。

  在四季轮换的景色里,廊桥红茶馆始终静静地守在桥旁。

  徐渭在《煎茶七类》中强调其环境与氛围,饮茶宜“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谭把卷。”

  掸去冬日的阴霾,邀上许久不见的好友,一路谈笑风声,坐在樟树和乌桕交织的古树下,就着茶香,放空心思,缕缕茶香飘来,交谈声、偶尔扯着嗓子的争论声、喝口茶后的轻叹声交织在一起,能悠闲地放空一天。  

  店内环境也十分不错,特别适合拍照,如果是在靠窗的小桌子那就更好了,可以在日落时分靠窗拍照,那个时候的光线真的美绝了,超级出片。

  茶馆中的茶多是“三杯香”,三杯香以冲泡三次仍有余香闻名。

  “三杯香”,到底香在哪?

  关于这个问题,专注泰顺茶产业40余年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绿茶(三杯香)炒制技艺项目传承人吴晓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至少在唐宋以来,泰顺人就有种植培育茶叶的历史。千百年来,泰顺茶叶基本都是有性繁殖(茶籽播种)的群体种,经过茶农的不断驯化,这些本土茶特别适应泰顺的风土气候,不怕虫病,也不怕霜冻,口感醇厚香甜。

  一道更美的茶汤,需要更多时间的酝酿,才能飘向更远的远方。

       情爱廊桥茶馆

  “午后昏然人欲眠,清茶一口正香甜,茶余或可添诗兴,好向君前唱一篇”。

  这是古代才子在游览浙南泰顺时,曾留下的一首绝佳的茶诗联句,形象地证明了泰顺三杯香茶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优良品质。

  在情爱廊桥茶馆中就能体会到这样的妙意。 

  冲泡三杯香时,水温85度左右为宜,绿叶在水中浮动,清香萦萦绕绕在鼻头,耐不住就想深嗅几口。

  慢悠悠地生活状态,享受小桥流水滋养出来的闲情逸致。走到北涧桥头,一眼就能看到挂在桥头廊屋旁的“情爱廊桥”牌匾。

  独立百年的廊桥,三元一杯的“三杯香”茶,二楼窗口可以看见乌桕红,记录着旅游感悟的留言本......这里藏着许多让你惊喜的小东西。  

  “情爱廊桥”的小院里有一面多肉墙,数不清的多肉生长在石缝间,可爱的紧。

  坐在一楼,抬眼都是绿意,这里像是一个被草木包围的世外桃源。吹着风,拿起阅读角上的书籍,了解泰顺文化,或者打个盹,拍拍照都是极好的~ 

  也可以品一杯香茗,点一碟脆花生或简单的两三份点心,围在一起与店员谈谈这一季的泰顺旅游最佳路线,值得一去的景点等等,在这里总能轻易地感受到褪去浮华后的生活本真,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美好。

  日子茫茫,喝一杯茶吧~

  来源 泰顺旅游 编辑 章海玲 责编 曾丽军 监制 陈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