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冯亚斌)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司前畲族镇峰门村时,对泰顺下山脱贫工作提出了“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殷切期盼。多年来,我县立足山区实际,持续推进生态大搬迁工作。得益于政府的优质政策,原本“穷在山上,苦在路上,落后在分散上”的居民,不仅顺利搬到了新房子里,也在家门口走上了共富路。
“袋口要折下去2厘米,这个距离很重要,你试试看……”在峰门村制袋加工厂,村民蓝细香正在耐心地指导其他工人裁制布袋。蓝细香是一位生态搬迁户。2006年,她作为峰门新村最早的一批搬迁户,从原峰门村搬进了峰门新村,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在家门口就了业。两年多来,她每天都会跟好姐妹们一起到峰门村制袋加工厂做来料加工。从生涩到熟练,到如今成为新来村民们的师父,蓝细香不仅每个月可以赚到四五千元工资,还特别有成就感。
在峰门村制袋加工厂,像蓝细香一样的生态搬迁户就有60多位。2003年习近平同志调研司前畲族镇峰门村时,提出“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9字方针后,我县迅速启动“一镇带三乡”工作。2003年开始,峰门新村一期开始建设,2006年村民入住;2010年二期开始建设,200多户、600多人有了新房;2013年,220多户、700多人住进了峰门新村三期的新房里。2015年,畲族风情园一二三期项目也相继完成建设,峰门新村应运而生。
十几年时间,1100多户、4500多人陆陆续续搬进了峰门新村。除了搬新家、家门口就业,这几年峰门新村周边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村民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峰门村党支部书记陈圣海表示,下一步,村里要引导村民回来开民宿、农家乐,还要在农业采摘上下功夫,引导村民上山种蓝莓和猕猴桃等水果,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峰门新村的生态大搬迁只是我县共富大搬迁的一个缩影。从2003年开始,我县通过下山移民、分流安置等方式,对边远深山区和自然灾害区的居民进行统一的搬迁。截至目前,我县建成了生态搬迁小区59个,完成整体自然村搬迁384个,安置居民33473户超10万人。同时,通过就业帮扶、“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土地流转+就地就业”等模式,各生态搬迁小区想方设法帮助村民提高收入。如今,生态大搬迁已经成为我县共富路上的共富密码。
编辑 黄淑霞 责任编辑 曾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