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林静雅)面对共同富裕的全新课题,如何抓住产业发展这个“题眼”,推动实现村强民富,考验着地方的智慧和决心。对于靠山吃山的泰顺人来说,看着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发展林下经济成为了顺时顺势之举。
在东溪乡蔡宅村大坪口油茶树基地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大伙都忙着采摘思壮赤菇。基地负责人陶兆录告诉记者,这些思壮赤菇是他去年十月份利用农闲季节种植的,这是今年第一批采摘的。
2021年10月份,东溪乡立足实际,积极大胆探索,在30亩的油茶树基地里套种思壮赤菇,将赤菇的短期生长和油茶树的长期生长进行互补,实现“无缝衔接”。“油茶树采摘完以后我们开始种菇,菇采摘的时间,油茶树就没有。”陶兆录说。
思壮赤菇是一种高档珍稀的蘑菇品种,营养丰富,可消化蛋白高达70%~90%,富含18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中人类自身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陶兆录告诉记者,当前套种思壮赤菇处于初步探索与实践阶段。近期是思壮赤菇的出产季节,每天产量达150多千克,高峰期每天产量可达350千克。他跟记者算了笔账,油茶树亩产值2000元,思状赤菇亩产值3000元,两者加起来亩产值有5000元。
原本附近农户都是零散种植水稻、绿茶、山油茶等农产品,每亩的年收益不到1000元。现如今,在套种的新理念下,亩产值增加了近三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剩余土地的价值,也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收入。
不仅如此,在今年十月份的油茶树采摘时期,基地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帮忙摘果、选果,每天需要雇佣50多的村民采摘果实。
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附近2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提高了当地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和增收,农户们干活起劲,脸上更是遮不住的笑容。
在乡政府的帮助下,思壮赤菇种植基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蔡宅村大坪口的300亩油茶树也迎来了新的生机。但如何将思壮赤菇宣传销售出去是当下急需破解的难题。东溪乡党委委员白植广表示,乡党委政府在全力帮助合作社做线上线下的宣传,目前,罗阳的农贸市场及大型的餐饮店,基本都有思壮赤菇买,同时,他们和温州菜篮子工程,娄桥、苍南、福鼎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沟通衔接,接下去产量提高以后,合作社的思壮赤菇就能快速、高效、新鲜地送到各大批发市场去。
养一方水土,富一方居民,活一方经济。下一步,基地还会扩大思状赤菇种植面积,让老百姓都能参与到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中来,走出一条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共富道路。
编辑 黄淑霞 校对 周晓叶 责任编辑 曾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