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蓝舒丹)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栉风沐雨。过去五年,全县上下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全域旅游风生水起、城乡面貌悄然改变、条条道路连接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喜迎党代会”专题报道,回顾五年来全县发生的喜人变化。
在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博士后仲磊正在观察样地内植物的叶片、花、果和树皮等,使用胸径尺测量木本植物胸径,用红外相机监测土壤理化性质,并写上标签,拍照记录。
仲磊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校期间,他就对我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了相关研究。2021年6月,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乌岩岭管理中心成功引进浙江大学博士后仲磊,并建成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有效提升了乌岩岭管理中心的科研水平,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在保护区的科研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乌岩岭保护区比较适合我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本身乌岩岭这边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在浙江省来说是名列前茅的。”仲磊说,“短期目标的话,还是以样地为最核心的平台开展工作,长期目标是整个泰顺县可能都会考虑建立森林动态样地,开展一些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区进行比较。”
除了博士后工作站,我县还通过开展校地合作,组建温州理工学院泰顺研究院、浙江省(泰顺)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绿色通道等方式引进的人才,逐渐成长为生物多样性、旅游、水利、宣传文化、工程、农业等领域骨干。人才,正从为泰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到引领泰顺跨越式发展转变。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持续加码“高端人才招引、本土人才培育”工作,迭代升级“县人才新政50条”,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攻坚”行动,仅2021年就新引进博士3名、硕士60名,创历史新高,同时通过“廊桥工匠”培育计划,打造形成以6位国家级传承人、24位省级传承人、300多名非遗传承人队伍为核心的非遗人才队伍。
在农业方面,推行“院士团队+本土人才+产业协会+基地农户”等“一带多”融合模式,打造“科技e联”智汇模式,共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57项,引进新品种170项,举办培训班培训班48期,累计培训农民4500多人次,助力培养各类乡土科技人才800多人,攻克铁皮石斛含片加工、豆腐柴粉末研制等农业关键技术11项。
除此之外,县委组织部还通过抓好干部、基层党建等工作,为全县绿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下步,县委组织部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着力补短板、优结构、强功能,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发挥组织优势、拉高工作标杆,着力构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新时代组织工作新格局,以创造性张力推动泰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样板。
编辑 毛晓辉 校对 黄淑霞 责任编辑 曾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