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新闻   ->   便民资讯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温州市中医院“五方七技”抗疫套餐助力常态化抗疫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9-09 17:36:46 作者: 字体:

  泰顺新闻网讯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省内疫情防控形势平稳,温州已宣布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各项社会活动逐渐正常化,在做好行程报备前提下可恢复人员休假、旅游、探亲等跨省出行活动。

  为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以“常态化思维”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民还应继续保持警惕之心,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还可通过中医药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做好自身预防和调护。

  近日,在温州市中医院门诊大楼一楼大厅,摆放着熬制好的大桶中药预防新冠“大锅汤”,为来院市民提供免费饮用。尽管疫情防控形势平稳,但不难发现,温州市中医院还在继续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五方七技”抗疫套餐在该院互联网医院、门诊继续有效“输出”。

  为让更多市民做好日常生活防护,温州市中医院公布部分适用于日常生活防护的方案,供大家参考使用。对于特殊人群,建议门诊辨证开方。

  “五方”——

  一、成人预防方

  治则治法:扶正固本,疏风御邪。

  基本处方:玉屏风散加减。

  处方组成:生黄芪15g,防风6g,生白术12g,金银花10g,广藿香10g,苏叶10g,荷叶10g,米仁15g,芦根15g(鲜芦根加倍尤佳),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玉屏风散、玉屏风胶囊、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二、普通人群预防大锅方

  处方组成:生黄芪150g,生白术120g,芦根150g,薄荷60g(后下),荷叶100g,广藿香100g,生甘草30g。

  煎煮方法:建议将上方中药打碎,以20L大锅沸后煎煮15分钟代茶饮。

  三、漱口方

  处方组成:苏叶9g,广蕾香9g,薄荷6g,甘草6g,金葬麦12g(也可鲜的加量)

  煎煮方法:煎水漱口1-3次/日

  四、香囊方

  处方组成:艾叶2g,石菖蒲2g,丁香1g,薄荷1g,白芷1g,藿香1g,山奈1g,苍术1g

  方法: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效,上下午各闻香至少3分钟,夜间睡觉置于枕边,以预防疫病。孕妇及对已知药物有过敏史者不建议使用。

  五、熏蒸方

  处方组成:藿香10g,石菖蒲10g,薄荷15g,艾叶10g,白芷10g

  方法:加水1000ml,泡10分钟,小火慢煮30分钟,浓缩药液150ml。使用时在室内进行,将熏蒸方药液加入洗净的家用空气加湿器或者超声雾化机中,每天1-2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

  “七技”——

  一、艾灸疗法

  常用选穴:大椎、肺俞、上月完、中腐、膈俞、足三里、孔最等。

  辨证施灸:多适合寒湿郁肺证而咳嗽者。

  ①穴位:肺俞、天突、大椎穴。

  ②方法:温和灸,每穴3 - 5min,每天1次;或隔姜灸,每穴灸3壮,每天早晚各1次;或雷火灸,每天1次;也可进行督灸(大椎至腰俞穴),连灸3壮,每次灸40 - 60mino

  ③痰湿者加脾俞、足三里、丰隆穴。肺脾气虚者加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穴。

  二、穴位贴敷

  运脾化湿贴:由苍术、花椒、草豆蔻等按一定比例制成,有运脾化湿、透邪避秽功效,适应于纳差、腹泻、乏力等脾虚湿阻证;用法:贴神阙穴;6天为一个疗程,贴3天,停1天,再继续贴3天。

  宣肺解毒贴:由炙麻黄、杏仁、炒白芥子等按一定比例制成,有宣肺解毒、祛痰平喘功效,适应于胸闷、咳嗽、憋喘等湿毒郁肺证;用法:贴檀中穴和大椎穴;6天为一个疗程,贴3天,停1天,再继续贴3天。

  三、经穴推拿

  穴位按摩:太渊、膻中、中府、肺俞、肾俞、大肠俞、列缺、中月完、足三里等,咳嗽、咽痒、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泽等。

  经络推拿: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等。

  四、耳穴(贴压)压豆

  常用耳穴:

  ①支气管、肺、气管、三焦、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

  ②方法:每日不拘时按压,对按或向耳轮方向按压,以耐受为度,每4~5天更换一次。

  ③辨证取穴:寒湿郁肺证,加脾、大肠、枕穴;寒湿郁肺证及湿毒壅肺证者,加大肠穴,耳尖放血,胸紧憋气者加胸穴。

  五、刮渺

  经脉:背部督脉循行线(大椎-至阳穴),背部膀胱经第一线(大杼-肺俞穴),前臂肺经循行线(天府-少商穴),手臂大肠经循行线(肩韻-商阳穴)。多适合实证咳嗽者。

  穴位:肺俞、列缺、合谷、大椎、中府。

  刮痞方法:经脉直线刮拭,尽量拉长,穴位点刮,均以出痣为度;督脉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经穴用泻法刮拭。

  辨证刮疔:风寒袭肺者加风门、大杼穴;寒湿郁肺证者加下肢脾经循行线(阴陵泉-隐白穴),加脾俞、丰隆、阴陵泉、天突穴。

  六、拔罐

  主穴:背臉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配穴:肺俞、天突、云门、府穴等。

  方法:闪火法火罐,留罐10 - 15min;

  辨证拔罐:风寒者加风门、大杼穴;痰湿者加脾俞、丰隆、阴陵泉穴。

  七、针刺

  常用选穴:太渊、曲池、肺俞、足三里、阴陵泉、关元等。

  随症配穴:乏力、怕冷、舌淡者,可加膈俞、肾俞、大肠俞;食欲差、大便稀澹、舌淡者,可加中月完、天枢;咳嗽、咳痰、舌淡者,可加大椎或定喘、膏肓等。膏肓、肺俞、膈俞等穴局部肌肉薄,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引起气胸。

(编辑 周晓叶 来源 健康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