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 (记者 冯亚斌)我县地处浙闽边陲,毗邻浙江、福建两省七县,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所在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革命活动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我县深挖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领老区群众走上幸福小康路。
泗溪镇白柯湾是我县发展红色旅游最成熟的一个区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正在白柯湾,馆内记录着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从1935年到1937年间在闽浙边活动的革命故事。为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2002年,我县在白柯湾动工建设中国红军挺进师纪念馆,2003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白柯湾开始走上了红色旅游发展的新征程。
“在2003年之前,白柯湾已经是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时候好多人都来这里参观,当时就有人提出一定要把省委驻地打造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时的县委决定在这个地方建立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纪念馆馆长雷旭把纪念馆建成的历史娓娓道来。受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早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的展厅、广场建设都比较简陋,展品、图片也比较破旧,广场路面甚至出现破裂塌陷的情况。
2014年,国家拨款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重新打造纪念馆,馆内电、光设备得到提升。
2016年,国家拨款2亿多元,一条连接周边红色旅游景点的红军路建成,打破了交通瓶颈的制约。“红军路以秀涧下村为起点,经过灵家山革命胜迹、白柯湾,到九峰的红军操练场,连接峰文大战旧址、红十九师成立旧址,这条红军路把闽浙边整个革命旧址连成一片,让游客来这里参观时能系统地了解这里的光辉历程。”雷旭介绍。
2017年,白柯湾打出了重走红军路、重吃红军饭、重唱红歌曲、重温红色情的旅游品牌。
就这样,白柯湾一步步发展成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和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平均每年游客达到10万人次,2019年达到13万人次。伴随着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白柯湾村的村居条件也明显改善,交通显著提升,村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白柯湾村党支部书记包申市说:“看到红色旅游发展得这么好,我们村里就开启了红军食堂。游客一年比一年多,食堂的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很多村民来食堂帮忙也有了收入。另外,村里的笋干、菜干、山菇等土特产在七一前后也卖得特别好。”
与此同时,三魁镇卢梨村的红色旅游建设也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卢梨村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发展势头迅猛。
近日,记者来到卢梨村看到,当地的红军学校正在建设。目前这所学校的主体已经完工,剩下操场的铺设,预计在今年10月份完工,12月底投入使用。红军学校是卢梨村浙南红色体验实践基地的一环,主要用于党员和青少年培训,传递红色文化。
早在2015年,卢梨村就开始挖掘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建设了红色文化礼堂和革命历史展览厅,并收集革命年代的老物件和历史资料,陈列在展览馆内。
2018年,卢梨村开始对整村的红色旅游文化进行规划,通过修建红军学校、红军古道、老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及户外战斗体验区、老东家体验馆、游客接待中心等11个子项目建设,打造全县第一个集党性锤炼、教育培训、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红色产业群。目前,高山户外露营平台、寨顶观景平台、红色文化礼堂已经完成,红军学校、红军广场、寨顶纪念碑都在建设当中,红军古道也在修复当中。卢梨村的名声一点点打响,当地村民也切实感受到了红色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卢梨村村主任吴威章说:“借着打造红色旅游之机,我们村村庄环境整洁了,老百姓的素质也提高了,大家的思想意识也上来了。”
近年来,我县通过机制体制强化、规划引领强化、项目建设强化,强势推动红色旅游建设。目前,全县共有红色旅游资源单体19个,主要在建红色旅游项目5个,2015年至今,累计投入1.7亿元,接待游客85万余人次。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围绕红色旅游规划、创建红色旅游品牌、创新红色旅游营销等各方面,强势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编辑 黄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