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新闻   ->   乡镇部门   ->   乡镇动态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小康故事 绿色发展看泰顺|为民兜底 擦亮小康底色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7-17 11:19:28 作者:冯亚斌 字体:

  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冯亚斌)多年来我县统筹推进低保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全覆盖,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底线思维和工作要求,加大对贫困群众、生活困难老人的关心关爱力度,全力保障困难群众“不愁吃、不愁穿”,让他们的生活同样有了色彩。

  记者来到三魁镇戬州村上溪坪自然村,走进张日炎老人的家中,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简单,进门对面是煤气灶,边上摆着一张吃饭的桌子,进门左手边是木制的洗漱台,平日里张日炎就在这里刷牙洗脸。张日炎告诉记者,以前的房子比现在的差多了,当时房子的一边还是木头搭建起来的,下雨天会漏雨,房间里面没有厕所,卧室也没有粉刷,就是靠政府改了条件才变得好起来。张日炎说:“我这个原来是木头板的,风一吹雨就会打进来。他们帮我拆掉重新我砌起来,现在方便了。”

  张日炎今年已经71岁,无儿无女,也无兄弟姐妹,更无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再加上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药,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好在2012年,张日炎被纳入低保人群,每个月政府会给老人发放低保金,还免去了老人需缴纳的养老、医疗等保险的费用。今年老人每个月收到的钱也有900多块钱,“我自己没有收入,就是靠政府补贴,以前400多,现在每月有900多,给我生活够用了。”

  在三魁镇,像张日炎这样的低保户有449户731人,特困户17户17人,符合适老化改造的10户,每月政府为这些低保户发放资金368615元,为特困户发放23708.5元。

  在我县,低收入低保障人群大多数是先天性残疾或者是年龄过大的孤寡老人,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后天的意外造成家庭变故,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了经济来源,此时政府是他们最大的依靠。

  夏帮僚今年39岁,在2016年以前他和正常人一样,在一家企业担任驾驶员,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导致中风,他的一半身体没法动,被定为肢体二级残疾,更加不幸的是照顾了他2年的妈妈,在2018年也突然中风,成为肢体一级残疾。

  家里唯一支柱的爸爸,为了照顾妻儿,放弃了外出做工,家里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在政府的帮助下,夏帮僚一家获得了低保金,再加上残疾人保障金,一个月下来差不多2800多元钱,这样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继续,夏帮僚跟母亲也重拾了生活的信心,逐渐开始了身体复健。

  另外有一个位叫胡小青的家庭妇女,在2019年家庭遭遇变故,丈夫因意外死亡,由于自己缺少文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家子没有了经济来源,再加上有2个子女需要抚养,政府不仅将他们一家纳入低保户,还给予了1万元的救助金帮助他们一家度过难关。

  多年来,我县通过强化低保兜底,强化救助供养,强化急难救助等手段,让困难群众顺利脱贫。截止目前,我县在册低保6543户9724人,低边2178户4921人,低保和低边覆盖率均为全市第一。今年1至6月份,我县累计发放低保金3267.7634万元,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23.872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31.3723万元,发放困难群众物价补贴1241.6152万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陶文良表示,接下来我县民政局将从四个方面做好民政兜底工作,保障低收入低保障群众,“一是要补齐短板,持续推进民政救助领域自查自纠,建立一村一人一监测点,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二是要加大保障的力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三是要夯实民生的基础,全力推进省市民生实事项目,着力完善儿童保障体系;四是要推进数字民政。”

(编辑 毛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