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绿色发展看泰顺 小康故事|搬出山民安居梦 走上小康致富路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7-10 16:41:00 作者:冯亚斌 字体:

  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冯亚斌)2003年以来,我县以“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为目标,围绕“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的战略布局,从“一镇带三乡”到“无区域生态移民”,再到“生态大搬迁”,搬迁模式不断创新、优化、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逐步让山民实现安居梦,走上小康路。

  筱村镇的北坑畲族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同时也是一个整村搬迁村,村里目前常住人口800多人,其中300多人是由其他偏远山区搬迁而来,村整体环境干净整洁,一排排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楼房外立面更是将整个村庄的档次提升了不少,村民生活十分安逸舒适。

  苍成兰原是筱村镇翁山的一位村民,2017年以前一直生活在翁山的一个偏远山区,住着泥土和木头搭建而成的老宅,冬进风、夏漏雨,加上交通不畅,小孩上学难、老人就医难,生活上困难重重。2015年,北坑畲族村的搬迁点开始建设,苍成兰一家如愿获得了搬迁名额,2016年搬迁点建成,苍成兰一家第一时间投入装修,并在2017年顺利搬入新家。

  苍成兰一家5口人,两个儿子,一个在温州上高中,一个在筱村镇上幼儿园,苍成兰说搬到北坑后,孩子上学方便了许多。父亲年纪比较大卧病在床,丈夫做装饰装修的生意,而她在家也会跟村里的其他人一样,做一些来料加工,“一般是裁袋子,有鞋包裁的时候就裁鞋包。”苍成兰说,做来料加工忙的时候每个月可以收入两三千,不忙的话也有一千五左右。

  像苍成兰这样搬迁到北坑畲族村的农户总共有65户,基本上都是北坑自然村、翁山、葛垟、长垟以及周新村等偏远山区的村民,总共300多人。搬迁后,大家不仅生活环境发生巨变,还靠自己的双手有了稳定的收入。

  得益于下山搬迁政策,让许多偏远山区的村民下了山、安了家、稳了心,同样的下山政策还让一批受到地震影响的村民有了新家,在包垟乡中心村的抗震安居小区,有152户受到地震影响的村民将会搬到该小区,目前,小区的主体已经完工,只剩下外墙外立面跟道路的铺设,不少村民为了能够提前搬进新家已经开始了室内装修。

  原来家住包垟乡新塘垟村少年垟自然村的毛守溪,房子在2006年和2014年遭受了两次地震重创,被定为D级危房,谈起当时候住在老房子里遇上地震时的情景,现在还心有余悸。好在2015年,包垟乡中心村抗震安居小区项目启动,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如今小区建设基本上完工,“现在这个小区建成了,我们争取就在年内装修好,搬到这个小区来住。”毛守溪说,将要住进新家,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了。

  加上包垟乡新包线的开通,乡镇府又大力扶持农业产业,连续两年举办杨梅节,毛守溪的收入相较于前几年提升了2至3倍,“以前种杨梅销路不是很好,这两年,我们的杨梅销路比以前好了很多,我种了50多亩,今年纯收入有十几万元。”谈起现在的生活,毛守溪很是满足。

  2016年来,我县搭建“三个1.5万”生态搬迁平台,对边远深山区、自然灾害区等“四张清单”对象统一搬迁,截至2019年,我县共打造生态搬迁小区52个、异地搬迁点89个,完成整自然村搬迁317个,安置群众22113户78588人。另一方面通过就业帮扶,以及“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土地流转+就地就业”等发展模式,到2019年,农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1156元,年均增长15.2%,让群众真真正正的“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接下来我县将按照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提出的“下山居住、上山致富、人才回归、产业兴旺”16字要求,以人口聚集与农民增收致富为主线,继续推进生态搬迁工作。

  县生态搬迁办副主任吴涛说:“2020年,我县将继续扩大搬迁对象清单范围,实现搬迁1.5万人,计划投资15亿元,全面完成12个抗震安居和避灾安置小区建设。”

(编辑 周晓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