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外媒看泰顺   ->   报纸媒体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温州商报】泰顺小康故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泰顺乡村美丽蜕变背后有奥秘
来源:温州商报 发布时间:2020-06-15 15:30:00 作者:商报记者 王木正 字体:

  商报记者 王木正

  “可回收的放在蓝色垃圾箱,易腐烂的放在绿色垃圾箱,有害的放在红色垃圾箱……”烧好午饭后,泰顺大安乡花坪头村的村民周小英拎着在厨房里就已分好类的厨余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来到屋后路边的垃圾分类集中回收点,熟门熟路地把各种垃圾放进对应的垃圾箱。“集中回收点的每个分类垃圾箱都有颜色对应,垃圾分类放置没问题,最难的是怎么分辨分类垃圾,乡里、村里普及了两三年,我现在已经很内行了。”周小英说。 

花坪头村的垃圾分类集中回收点。

  周小英所在的花坪头村生活着1000多名村民。走进村子,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漂亮。这个乡村如此干净、整洁、漂亮,源自村民们自发自觉地垃圾分类集中回收举动。当然,垃圾分类不仅是环境革命,也是对村民原有垃圾随手扔生活习惯的变革。2016年12月下旬,花坪头村垃圾分类试点启动。“刚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或不习惯,我们花了不少心思,通过各种办法推动村民参与。”大安乡人大主席曾民格介绍说。

  曾在环保部门工作过的曾民格2016年9月来到大安工作,他在垃圾收集、美丽乡村等工作上做得挺好、并和铆劲把村子做成“泰顺第一靓”的村两委一拍即合,着手垃圾分类试点。为此,村两委做好宣传动员的同时,为每户家庭发放分类垃圾桶,签订承诺书;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在村内放置90多组垃圾分类集中回收箱;由全村24名党员任组长实施网格管理,负责指导并和村民互相监督垃圾的分类和投放。村里还将垃圾分类考核与农村医保挂钩,按考核结果,给予每户家庭成员农村医保费用30%至50%的奖励。“我们明显看到村里干净整洁了,大家都有成就感,刚开始的‘要我做’逐渐变成‘我要做’,直至现在成了习惯。”村支部书记陈维库说。

  这种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的情形,也发生在雪溪乡大龙口村。这个村有213户村民、2018年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的“泰顺最干净村”。但是,之前该村是村头村尾旱厕林立、房前屋后脏乱臭。2017年,村两委决定对村子进行卫生大整治,拆除旱厕、种花、建美丽庭院,让村子美起来。

  “大龙口村是泰顺的菜苗基地,家家户户种菜苗,旱厕则是农户的重要‘肥源’,无论是拆旱厕还是种花,一开始不少村民并不配合,阻力很大。”大龙口村支部书记杨长鎏说。村里24名党员签订旱厕拆除承诺书并在公开栏公示,带头拆除自家旱厕,带动全村村民积极配合,3天拆掉76个旱厕,15天内对全村卫生进行大清理。之后推出门前“三包”、邻里长捆绑、卫生定期专人评比打分等制度,通过每月15日将评比结果进行张榜公示,晒出“卫生”照片等形式评出等次,对村民进行精神与物质奖励。  

大龙口村的美丽庭院。

  为鼓励村民种花美化村子和庭院,大龙口村特意给每户农户发放3个花盆。在外经商回来的刘芝香特别爱花,就在院子里种了各种花。刘芝香等人种花对房前屋后和庭院的美化效果非常明显,大家还互相交流种花养花技术,结果形成浓厚氛围。大龙口由此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户家庭获评“省级美丽庭院”,15户家庭获评“市级美丽庭院”。

  越来越美的村子引来众多考察团和观光客,村民种花、建美丽庭院的热情愈发高涨,大龙口村干脆建了一个30亩地的花卉基地,引导村民把花卉做成产业。“现在我在村里开起了民宿,种的5000棵玫瑰经常有人求购。”刘芝香说,种花不仅把家园变得更美,还种出了经济效益,大家的动力十足。

大龙口村村民开的民宿。

  来源:温州商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2222748_16499_wzsb.html?from=groupmessage&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