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外媒看泰顺   ->   网络媒体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浙江新闻客户端】“土”中带着潮与新,看泰顺乡村振兴的非遗“解法”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06-04 10:12:28 作者: 字体:

  “会制陶的就在家制陶,不会(制陶)的就担出去卖,土陶可以说是大安过去的‘支柱产业’。”对泰顺县大安乡大丘坪村的制陶艺人杨宗尾而言,时隔20多年还能重拾老行当,并以此年均增收6万元,这在几年前连想都不敢想。

  “洪口碗,大安陶”。有着数百年制陶历史的大安,制陶从业者最多时曾达数百人。尤其是大丘坪村,不仅有保存较完整的柴窑和大批古民居,还保留传统的手工制陶技艺。近年来,得益于当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挖掘再利用,原本沉寂的小山村借由“土陶文化村”这张“土”名片焕发出新生活力。

杨宗尾和他的手工制陶工作室

  “土”变潮迎来了好日子

  将拌好的黏土放到转动的机器上,双手捧着泥胚拉坯,不过几分钟,伴随着周围“哇”的阵阵赞叹,一只大肚小口的土陶花瓶雏形便展现在眼前……如今每到周末,大丘坪村的土陶传习所俨然“亲子乐园”,身为指导师的杨宗尾对这样的场景早就习以为常。

  20多年前,随着金属和塑料制品的普及,家用陶器逐渐被淘汰,大安的土陶业随即沉寂,14岁便入行的杨宗尾也被迫改行。昔日的手艺迎来第二春,这离不开当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17年,大丘坪村入围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村落,为了让日渐凋敝的土陶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大安乡召集民间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通过开设土陶传习区、制作体验区、烧制区等,将传统的土陶非遗技艺在村里进行“活态”展现,尝试借助“旅游+文创”的新理念,挖掘土陶非遗技艺文化,打造特色“土陶文化村”。

  “村集体以土地折价入股,农户以资金和古民居入股,传承人以制陶技艺入股,由村‘两委’班子牵头成立安能农业专业合作社,”大丘坪村党支部书记曾文胆介绍,当地还筹资20多万元,进行沿街环境整治、道路拓宽、路灯改造,老屋修缮和土陶传习所、土陶展示厅、曾氏土楼修缮等项目建设,并买来30余台拉胚机,发动20位制陶手艺人指导游客体验制陶。

土陶展示厅

  “依托合作社运营非遗‘活态’传承项目,既能让传承人安心传承、增加收入,也带动了全村上下齐心专注于项目推进,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大安乡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土陶文化村还被列入温州首批非遗体验基地。

  “活起来”的非遗文化也带“火”了乡村旅游。以往鲜有游客的大丘坪村,2018年共接待当地群众和游客5万多人次,2019年,这一数字突破11万。“过去村里制作米面干的农户还不足10户,现在已经有30多户,其中不少是低收入农户,全村日均产量达到2000多斤。”曾文胆介绍,由于品质优良,当地产出的米面干已占全县市场份额的八成以上。

  去年,大安乡还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资本”带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在外泰商高斌应邀返乡,在大丘坪土陶文化村创办了温州煊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引进手绘彩陶、文创产品研发等辐射产业,并接洽夏令营、研学、旅行社等团体。一系列的举措,让非遗土陶成功成为了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也令大丘坪土陶文化村成为泰顺文化旅游新地标,更获评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

  挖特色促推乡村振兴

  大丘坪村非遗结合文旅产品的创新模式,逐渐在大安的其他传统非遗村扩散。

  “大垟村的药发木偶展示中心正加紧装修,预计今年9月可以投用。”大安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只是土陶文化,作为“非遗大乡”的大安,药发木偶、龙凤狮子灯、提线木偶、篾艺、米塑等非遗技艺,正经历岁月磨砺而愈见其光彩。

  2017年以来,大安着力打造“土陶小镇·大美大安”,在全面收集挖掘非遗艺人及资料的基础上,建设包括展示厅和传承人工作室在内的大安非遗展示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非遗技艺。当地国家级、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由此前的8项,增至目前的13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盘活散落在山城的非遗,已然成为彰显地域特色,弘扬在地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路径之一——

  依托“舌尖上的非遗”布局产业链,泰顺县三魁镇从文化的挖掘与提炼、品牌形象的优化与提升入手,积极探索集百家宴非遗研学体验、商贸旅游、特色餐饮、民宿于一体的天天百家宴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百家宴年味江南示范基地,全面提升泰顺百家宴品牌形象,助推旅游主业化发展。

  历经几代匠人的不断传承保护,提线木偶戏、马灯舞、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非遗项目又重新焕发了“生命”,逐渐成为泗溪镇发展的文化金名片,也给这座由山、水、桥构成的“美丽廊桥风情小镇”,增添了一抹独有的江南韵味。

  创办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打造泰顺石文化创意园,建设泰顺石文化创意街区,持续引进石雕大师……近年来,龟湖镇投入近千万,深入实施“资源、机构、平台、人才、市场、宣传”链条式培育,全面打造泰顺石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逐步形成了原石供应、人才培育、研发设计、工艺创作、产品营销、宣传展示、品牌推广等环环相扣、层层对接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探索走出了一条“点石成金”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路。

  护文脉激发乡土活力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就要让散落在泰顺广阔大地的遗产“活”起来。

  木偶戏提升工程、廊桥灾后修复保护、非遗进礼堂、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带薪学徒、非遗体验基地建设……以大安乡为代表,近年来,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下,泰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先后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试点县”等。

  去年10月,大安土陶更作为“非遗+扶贫”项目应邀亮相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参加非遗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展,向国际社会展现泰顺非遗的魅力。

  截至目前,泰顺县共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畲族民歌、药发木偶戏、提线木偶戏、碇步龙、木偶头雕刻、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5项,温州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02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172项,非遗传承人队伍近3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6位,省级传承人24位。今年4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2019年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数据》,在县(市、区)一类中,泰顺县已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第四。

  “除了继续抓好非遗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工作,还将创建一批县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提升一批县级非遗体验基地,拍摄一批非遗宣传视频,组织做好民俗文化节庆活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送戏下乡演出等三大活动,进一步健全非遗保护传承机制,促进泰顺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泰顺县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做好百家宴提升工程、泰顺木偶文化展示馆建设工作、泰顺文化艺术中心(非遗馆、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协助泰顺廊桥保护立法工作及加大对泰顺传统木拱廊桥桥本体的保护等。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45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