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 第二批主题教育铺开后,泗溪镇紧扣民生关切,坚持问题导向,拉高目标任务,在思想上“紧螺丝”,在整改上“下猛药”,做实功、重实效,积极破解推不转、落不实、改不动等问题,并围绕“速度、温度、热度”,使主题教育与重点项目无缝对接、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与主业发展相互融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10月中旬,已完成县委巡视14个具体问题的整改,攻坚重点工程卡口5处,办结村社民生小事22件。
聚心合力,跑出政策处理泗溪速度。由于征地标准与群众期待值较大、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廊桥文化园征地拆迁异常困难,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后,泗溪镇将其作为首要整改目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攻坚堡垒作用,12个小时成立攻坚专班,镇村攻坚小组主动放弃休息日,以7+黑的攻坚态势,仅20天就完成89亩征地,借力主题教育开展,26天签订16户民房拆除协议,近期将对9户13间房屋实施腾空拆除,困扰10年的难题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第一时间基本完成既定目标。
立足实效,直面群众关切更显温度。泗溪历来饱受台风、地质灾害之苦,2017年铺开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5个生态搬迁小区建设,为了让搬迁户踏实放心,主题教育期间成立专项工作组,着力解决搬迁户最急最忧最盼问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制作不动产权证办理流程图,设立专门窗口,共收安居房代办资料150余份;同时,为避免搬迁农户多跑路,在提交相关基础性资料前提下,代办补助政策申请审批,目前已代办理补助审批318户。消除最担忧的隐患,受2016年度台风袭击,泗溪共有地质灾害点39处,影响户数530户2049人。对这项事关群众生命安全的工作,按照“应拆尽拆、应搬尽搬”要求,以准、狠、韧的劲头,一处一处抓,特别是主题教育期间,加大力度,分类施策,顺利做通一处涉及7户8间房屋地灾点的避让搬迁,啃下一块硬骨头,目前,已通过采用“搬改治”“搬治结合”等形式,完成地灾点工程治理18处,避让搬迁11处,搬治结合7处。谋划最期盼的配套,针对搬迁农户最牵肠挂肚的小区配套,落实专人收集搬迁农户关切的“难点、痛点、堵点”等民生问题共14件,列出具体整改措施,考虑到部分项目资金量较大,将努力整合项目资金和帮扶资源,变分散建设为集中共建,优先实施饮用水、幼儿园、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生态搬迁小区和主要路段的硬化、绿化、美化,提升小区品位。
串点成线,促使景区保持红火热度。借助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和世界最美廊桥品牌,趁热打铁、乘势而上,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激发传承活力,借助主题教育契机,依托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和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强化红色景观节点建设,积极挖掘红色文化,兴办红军食堂,推出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再出发”的徒步线路,重走红军路、重拾红色记忆、重吃红军饭,红色旅游不断升温,1至9月,近10万人次赴革命圣地白柯塆考察学习。织密志愿网格,巩固、拓展、培育符合游客及群众的特色服务项目,促进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对接,中秋国庆期间,党员护桥队、女子民兵排、平安巡防组等志愿组织,对世界最美廊桥、浪漫花田等人流量较大的景点,实行“定人、定时、定点、定效、定责”的模式,积极发挥义务讲解、文明劝导等职能,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红+绿”深度融合,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围绕国宝廊桥、红色文化和历史民俗等资源,结合包氏宗祠、张十一故居、汤氏老宅等古建筑和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红色旅游节”“廊桥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构建乡村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的旅游线路,目前,廊氡度假区内粉黛乱子草花田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网红”景点,1-9月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
(编辑 周晓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