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旅游   ->   泰顺三宝   ->   泰顺廊桥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泰顺廊桥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9-26 10:44:48 作者: 字体:

  位于浙南边陲的泰顺于明朝景泰三年立县,名字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自此,历代迁居到此的人们在此休养生息、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而乐不思故土。清朝从福建迁居泰顺的曾氏,赞其“与桃源之地比,只多一赋税耳”。作为温州的“后花园”,泰顺不同与江南水乡的水墨砖瓦,此处群峦起伏、山水灵秀,胜似人间仙境。

  而“世外桃源”并非泰顺的最佳代言,“绿水摇波,一曲廊桥吟梦调”,历经数百年的泰顺廊桥,有中国桥梁“活化石”之美称,是泰顺的经典地标,也是泰顺精气神的象征。

  作为“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的中国传统木拱桥,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而木拱廊桥则是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

  “廊桥”顾名思义,即为有屋檐的桥。据了解,泰顺廊桥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中期,而现存廊桥的修建年代多为清代。泰顺廊桥多建于明清两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贞观年间。其结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木拱式、木平式、石拱式等,其中最美的当数编梁式木拱桥。如泗溪的溪东桥和北涧桥、洲岭的三条桥、三魁的薛宅桥、筱村的文兴桥、仙稔的仙居桥、岭北乡的同乐桥等。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

  历史上,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仅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蚀,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是租金最贵的地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

  一座座廊桥如瑰宝般坐落于群山之间,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有门而无门扇,有窗而无窗扇,编梁成拱飞架两岸,如长虹饮涧,新月出云。

  山高涧深,重峦叠嶂,在远离尘嚣的崇山峻岭中,竟然完好地保存着如此精美、世所罕见的廊桥!中国美术史上有一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其核心部分描绘了一座形如彩虹的木拱桥,木拱桥身是用长条圆木穿插别压而成,无立柱支撑,远远望去,极像彩虹凌空悬挂……张泽端之名因一幅《清明上河图》而永垂青史。设若图中少了那座美丽的木拱桥,《清明上河图》焉能如此出名?这座横跨汴水河上的木拱桥巍然耸立在中国绘画史上,耸立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为中国人骄傲的资本。汴河木拱桥因状似彩虹,故名为虹桥。虹桥还昭示着中国桥梁技术的一个巅峰。汴河虹桥名冠中国桥梁建筑史,它与赵县的安济桥、泉州的万安桥、海阳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名桥。但是,这道美丽的彩虹已经消失——至少,研究中国桥梁建筑史的专家都这样认为一一它只存在于张泽端的名画中,却无法在现实中见到。随着石拱桥取代木拱桥,到清中期,木拱桥的造桥技术失传,虹桥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中国桥梁史上弥足珍重的一页失落在历史的风尘中。900年来,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遗憾。这种遗憾一直延续到泰顺廊桥的出现。

  震惊世界的发现

  1980年10月,《中国古桥技术史》第三次编写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此书的主编便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正当编写小组的桥梁专家会聚杭州开会时,有消息传来,浙江省文物普查工作刚结束,这次普查在泰顺境内发现几十座“形状怪怪的八字木拱桥”。这一消息顿使与会专家眼睛发亮。八字桥的结构不正是叠梁木拱桥结构吗?浙江的深山里怎么会有叠梁木拱桥呢?这些拱桥与失传的北宋虹桥到底有何关系?会议一结束,编写小组的专家们便迫不及待地赶赴泰顺,他们要一探究竟。泰顺,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县,百里岩疆,层峦叠嶂,这样的地理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阻挡了现代文明的“污染”,青山绿水涵养了珍贵的古桥。当专家们跋山涉水地逼近这些“怪怪的八字桥”时,他们被震惊了:这不就是失传900多年的虹桥吗?没错,经考察研究,专家们确认,泰顺的木拱桥就是北宋中原盛行的虹桥。经历了历代的兵燹浩劫,泰顺的叠梁木拱桥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古代桥梁史研究的重大发现。抖落900余年的历史风尘,美丽的彩虹终于重现在祖国的大地!更令专家们兴奋不已的是,泰顺的古桥遗存如此丰富,全县共有桥梁958座,其中宋至明清遗存的古桥就有30多座。特别是其中的木拱廊桥仅存于浙闽交界的山区,有较典型的地域特例性及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研究木拱廊桥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1986年,《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出版,全书收录了11座拱桥,其中泰顺就有4座。

  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

  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用三分之一的板面头条刊登了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首次采用“廊桥”名称。从此,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和国内外学者纷纷到泰顺来采访、考察、研究。泰顺廊桥这一国之瑰宝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

  世纪之交,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赴泰顺考察并拍摄廊桥,当他们看到最具代表性的廊桥一一北涧桥和溪东桥这对姐妹桥时,不由得惊呼: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虹桥!为一睹“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的芳容,我们来到距泰顺县城30公里的泗溪镇。汽车在下桥村停下,我们弃车沿乡间小路南行约500米,一棵千年古樟首先映入眼帘。据说,这棵古樟树径114米,已有1200年的历史。古樟掩映下的便是美丽的北涧桥。沿桥侧的石踏跺拾级而上,我们仿佛一脚踏进历史:但见路面上的石头一块块泛着幽暗的油光,原来,这条路曾经是通往福建的要道,数百年来,赴京赶考的学子,往来闽浙的商人,寻访美景的文人骚客,都在这条小路上留下过足印,这幽暗的油光便是历史的印痕。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桥形与《清明上河图》的虹桥一致,桥面上4列方柱,桥中间有3个佛龛,屋顶覆盖着青瓦,桥面横铺着木板,整座桥做工精致,桥面两侧有木条凳,显然,这是供过路人休息用的。登桥四顾,四周青山耸翠,两条小溪在此交汇,溪水清澈明净。据介绍,廊桥被泰顺人称为蜈蚣桥,其结构有很好的受压性能,两端固定,能很好地向下荷载,但这种木拱桥有向上的反弹力,易造成失稳,而在桥上建廊屋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廊屋的重量反而增加了桥的稳定性。“洪水来临时,当地老百姓为了增加廊桥的稳定性,就将家中的家具搬到桥上压桥。”这是留传在泰顺人民记忆中的场景。

  存疑廊桥

  中国虹桥系何人发明?诞生于何地?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中国第一座虹桥诞生于北宋的南阳桥,是青州一个守城的兵士在青州太守夏竦的支持下建造的。北宋中原的虹桥是怎样传到浙南深山的呢?主流的观点认为,宋南渡后,建桥技术被带到浙江。可是,泰顺三条桥的发现却对以上论断提出质疑。泰顺洋溪、洲岭两地间有一条小溪,溪流通向福建寿宁,三条桥便横跨在这条溪水之上。三条桥建于唐贞观年间,并于宋绍兴L年(1137年)重建,现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桥长32米,宽49米,高12.6米,净跨21.26米,有桥屋11间。据《泰顺分疆录》记载:“三条桥最古,道光年间重建……拆旧瓦,有贞观年号。”贞观乃唐代年号,三条桥的廊屋上盖着唐代贞观年间的瓦,难道虹桥最早诞生于唐代?于是有人据此推断,三条桥可能始建于唐代。若此,三条桥该早于南阳桥,泰顺廊桥的历史岂不比汴河虹桥久远得多?这是一个谜……

泰顺主要廊桥分布图

  矴步·泰顺桥梁的前身

  矴步多建于水不是很深但较为宽阔的山溪之中,方便人们渡河行路。如果说缠绕泰顺下山万壑至今的条条碧波是大自然无意间创造的一根根线谱,那么穿越在碧波之中的条条矴步就是山民有意谱写的一个个动人音符。川流不息的溪水、固若磐石的步齿组成了大自然永恒的韵律,始终弹唱着一曲奔腾的歌。大地倘若没有它的加盟,美丽的风景将会逊色,沉寂的青山会更加寂寞孤独。

  矴步形似琴键,如今亦有人称之为“琴桥”。泰顺有千条碧波,万条山涧,而矴步无处不在,长则数百齿,短则四、五齿。有的碧波短短数百米,而矴步就有数十条,如蜘蛛网一般纵横交织在山水之间,成为山城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格外引入注目。

  据考证和统计,泰顺共有矴步200多条,最早为百丈莒江碇步,修建于唐末,迄今有上千年历史,其由来传说颇多,可惜千年矴步如今已淹没在珊溪水库之下,那远久的历史、独特的构造,还有那神奇优美的传说渐渐被人们淡忘。矴步分布较广自东溪至仕阳十多公里路程就有百齿矴步十多条,如雪溪矴步、溪坪溪矴步、洋面矴步、铁炉坑矴步、彭溪矴步、蔡宅底矴步、东溪大矴步、仕水矴步等等,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仕水矴步。

  仕水矴步修建于清嘉庆年间(1795年),全长136米,223齿,为全县之最。该矴步由两块平整条石砌成,平行分高低二级,高级为白色花岗石,低级为青色花岗石,高低宽近两米,可供三人平行来往。清乾隆六十年《重修仕水碇步序》日:“石板其坚,计永年也;色取青白,昭利涉也。”矴步南岸竖着十二块青石碑文,详细记载着当年的修建情况和工艺。仕水矴步气势之恢宏,建造之精美,堪称一绝,在国内也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因此被载人《中国桥梁史话》,1989年还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国家文保单位。

  矴步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交通形态,它的创造不仅为世代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提供了方便,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彭溪矴步

  位于彭溪镇彭溪村,建于清代,东西向横砌在彭溪水之上,为琴键式矴步桥,矴步青石结构,全长44米,共88齿,齿宽1.1米,两侧用小石柱加固,矴步周围用块石砌成滩埠,对矴步起稳固作用。

  琴桥村矴步

  位于泗溪镇东溪琴桥村,两南至东北走向横砌在东溪水上,为琴键式矴步桥。

  东溪大矴步

  位于泗溪镇东溪上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全长70米,共126齿,齿宽1米,步距0.55米,每齿由两至三块青石构成。

  泰顺素有中国廊桥之乡的美誉,境内现存古代廊桥数量众多、结构多样,细分类型有叠梁式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仲臂木拱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廊桥等,以三条桥、文兴桥、永庆桥等17座廊桥为代表,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重视。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泗溪姐妹桥(溪东桥、北涧桥)、三魁薛宅桥、仙稔仙居桥、筱村文兴桥、洲岭三条桥。此六桥中,泗溪的溪东桥以其优美的造型冠“景泰庆寿”四县古廊桥之首。

  2006年5月,泰顺廊桥(溪东桥、北涧桥、三条桥、文兴桥、薛宅桥、仙居桥、刘宅桥、普宾桥、永庆桥、南阳桥、霞光桥、毓文桥、城水桥、池源桥等15座廊桥)作为一个整体和闽东北廊桥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0月,以泰顺为代表之一(其他四个代表区域为福建的屏南、寿宁、周宁和浙江庆元)的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顺廊桥的分类

  泰顺廊桥基本认定为宋代最为流行的虹桥的变异。其中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木拱廊桥也称“八字桥”,主要有溪东桥、北涧桥、薛宅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同乐桥、涤下桥、红军桥、霞光桥、永庆桥等。

  第二类是木平廊桥,主要有永庆桥、刘宅桥、文重桥、南溪桥、普宾桥、池源桥、墩头桥、三柱桥、龙洋桥、北洋桥、南阳桥、南门桥、包坑桥等。

  第三类是石拱廊桥,主要有霞光桥、泰福桥、道均洋桥、梧桐洋桥、旗峰桥、桥底桥、温洋桥等。

  一、木拱廊桥,木拱廊桥木拱架为单孔八字形,比较适用于山区溪流经常暴涨的实际情况,其“三折边”、“五折边”及“剪刀撑”的木撑拱构架已趋成熟,最大跨径达34.50米,比较科学地解决了木拱廊桥力学上的诸多问题。廊屋造型优美,通体鳞叠铺钉“风雨板”,梁架多用九檩四柱,五架抬梁式,较为简素,出檐较为深远,颇具宋风,两侧间多设桥凳。最具代表性的是泗溪镇的溪东桥、北涧桥,比较有名的还有薛宅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同乐桥等。

  溪东桥

  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明隆庆四年,长约42米,宽近5米,高10米余,由二层拱骨相贯建成,上有长廊桥屋15间,中间处为高起的三间楼阁,两头四角飞挑青龙冲天,甚是壮观宏伟。这两座姐妹桥均是编梁木拱廊桥,采用“顶、别(编)、撑压”的方式进行连接搭建,在诸多木梁中找不出一根虚设的木料,每根都有她的作用。古人用这种三角力学的原理建造廊桥,主体部分看不到一根钉子,也不完全用榫铆,看来很简单的结构却让她们经受过三、四百年的台风、山洪的考验至今还安然无恙。说到溪东桥,泰顺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泗溪邻村有个木匠,年过半百膝下无儿无女,夫妻做梦都想生个儿子传宗接代,每月初一、十五都到宫庙烧香拜佛祈求菩萨送子。有天夜里,木匠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位仙姑对他说,泗溪东溪要造条桥,只要他不收工钱造好桥,到时自然就有儿子了,仙姑临走时还在地上画了桥样。

  第二天一早,木匠半信半疑挑着工具来到泗溪镇打听消息,刚好碰上村里几个头人在商量请木匠造桥的事,他就将夜里梦见仙姑的事情说了一遍。头人听后又惊又喜,猜那托梦的仙姑一定是平时除妖降魔造福苍生的陈十四娘娘。

  原来,这位陈十四娘娘原名陈靖姑,是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民众共同信仰的神祗,泰顺民间常称她为娘奶、佛姨奶、陈十四夫人、陈十四娘娘等。她善于医药、扶危、解厄、救产、保胎、送子,在泰顺人民及福建、浙江以及台湾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心中,她不亚于“海上女神”妈祖娘娘。

  木匠心里信了陈十四娘娘的话,就下了决心要造这座桥。只是造桥工艺最难的是拱架的“合龙”。“合龙”又称“牛牯相筑”,两片桥头各用绳索吊起梁木,主墨工匠一声令下,双方一齐放手,两旁拱架的梁木便聚合一块。

  溪东桥“合龙”之时,主墨工匠连叫三声,两旁桥头拉拱架的人恐怕万一有失,胆战心惊不敢放手。主墨师傅正在万分焦急之时,溪头方向忽然冒出一只五彩斑斓的大猛虎,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老虎来了”,两旁桥头的人害怕,一齐放手,拱架立即合在一起。但是,当众人正想逃跑时,却根本没有发现老虎的影子,大家纷纷都说,是陈十四娘娘显灵,化成大猛虎帮助大桥合龙。

  过了一年,大桥造成,取名为溪东桥。而完工的那天,木匠的妻子也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后来,头人为感激陈靖姑显灵,特别在桥头一侧建了一座“临水宫”以示纪念。直至今日,临水宫中的香火依然鼎盛,烧香拜佛祈求太平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后来,木匠的儿子长大后,继承父业也成为了当地一名有名的木匠,主墨师傅也带了不少徒弟,他们的后世子孙一代一代的传承着他们的技艺,在一百年后,在距离溪东桥一百米之处,又建了一座木桥,取名北涧桥。

  溪东桥和北涧桥的结构造型、风格特征极其相似,又是同门所造,所以当地人将这两座桥成为姐妹桥,又称溪东桥为“上桥”,北涧桥为“下桥”。

  泰顺的廊桥尤以泗溪镇的北涧桥最美,它与溪东桥合称为姐妹桥,在泰顺同类叠梁式木拱廊桥中独领风骚,被称为“世界最美的廊桥”。两桥距离仅仅一华里,却相差百年,而且二桥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关切的作用,据传乃是同门师徒所建。北涧桥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康熙十三年,桥面呈虹拱状,桥长50多米,宽约6米,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光彩照人。整座廊桥青砖碧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漆色丹红。

  我们第一眼望见,无不惊叹此桥的美丽,二条溪流在此汇合,溪水清澈见底,其上筑以碇步,直连溪岸小村。桥头两旁两棵大樟树参天而立,茂盛的树冠抚掩廊桥,使之若隐若现。登兹桥以望,草色烟光中,渔俯钓长流,临渚晓洲,稻穗蔽野。若是晨曦之际,倚廊壁而远眺,远山之间,晓岚升起,在初日的光芒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淡色。金黄的稻田中,时有农人劳作,间杂以鸡犬之声,好一片田园风光之乐!

  关于北涧桥,也有一个传奇故事

  据说某年某日,有两个云游仙翁路过泗溪北涧桥,看见这里山清水秀,就在桥上摆下棋盘,一边赏景、一边下棋。这时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名叫知州的孩子过桥,她对两位仙翁说:“请两位客人行个方便,让我和知州过桥吧”二仙听说那七八岁的孩子叫知州,觉得好笑,放下棋子站起身来。其中一个仙翁顺口念了一首诗:“八十婆婆不知羞,小小孩童做知州,此孩若有知州做,北涧桥上水漂流。”俗话说“欺老莫欺小”,十多年过后,那个名叫知州的孩子当真做了知州。就在他当知州的那年夏天,泗溪一带发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水,把北涧桥冲得无影无踪。

仙居桥

  修建时间: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2),重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建造地点:泰顺仙稔仙居村水尾,结构跨度:34.14米,廊屋规模:廊屋19间,桥长41.83米,宽4.89米,高12.6米。  

三条桥

  修建时间: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造地点:位于洋溪、洲岭两地交界的横溪上,结构跨度:21.26米,廊屋规模:廊屋1间,桥长52米,宽3.96米,高9.55米。  

薛宅桥

  修建时间: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清咸丰,七年(1857)重建,建造地点:三魁镇营岗店街头,结构跨度:29米,廊屋规模:廊屋15间,桥长51米,宽5.2米,高10.5米。

文兴桥

  修建时间:清咸丰七年(1857),建造地点:筱村镇坑边村村尾,结构跨度:29.6米,廊屋规模:廊屋1 9间,桥长46.2米,宽5米,高1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