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前不久,省文旅厅在泰顺县东溪乡举办了一场全省茶歌大会,来自四个省的100多名歌手汇聚东溪,再次唱响“采茶舞曲”,东溪一时成了茶歌、山歌、民歌的海洋。正在打造“音乐小镇”的东溪乡,再次以歌迎客,再现经典歌曲的韵律,并展示东溪的建设新貌。
“采茶舞曲”是浙江省的传统民歌,大家都知道,但知道这首歌是在哪里创作的、作者是谁?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采茶舞曲”是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先生于1958年在东溪乡一座土楼里创作的。
“采茶”原是中国一种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采茶舞曲》保持了传统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采用民族的五声徵调式,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曲调欢快、跳跃,再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采茶舞曲》在50年代一度极为流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70年代经歌唱家朱逢博的演唱,更是红极一时。
2005年,原产东溪的《采茶舞曲》被泰顺县定为县歌。可见,泰顺县一直很重视东溪这张“音乐牌”,东溪乡更是在全力打造一座音乐小镇。近日,记者来到东溪乡时,似乎走进音乐世界,满眼是音乐的元素:浙江大风艺校东溪分校、周大风《采茶舞曲》纪念馆、《采茶舞曲》诞生地、音乐广场、水上舞台等。还有数不胜数的与音乐有关的宣传语、雕塑、音符、碟片等等。不仅音乐小镇的硬件设施引人注目,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浙江音乐学院、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等也在东溪设立了采风创作基地,东溪成了音乐的“高地”。
浙江大风艺校校长陈建国是东溪乡值得一提的知名公益音乐人。周大风于1982年创办浙江社会艺校,陈建国是他第一届学生。十年后,陈建国担任浙江社会艺校的校长。2006年,陈建国与周大风一起创办了浙江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设有各类器乐、声乐、舞蹈等专业,2017年在泰顺东溪小学成立了大风艺校分校。陈建国不仅给分校捐赠10万元购买音乐器材,还常常从杭州转车数次赶来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他还组建了繁星合唱团,带着学生多处演出。陈建国说,美好音乐能使人上进、使人美丽,他的梦想是让音乐使山民富裕起来。正也是如他说的,为了完成大风先生的遗愿。陈建国与东溪结下不解之缘,被聘为东溪的荣誉乡民。
今年以来,东溪乡按照泰顺县委“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部署,依托《采茶舞曲》诞生地这张“金名片”来打造“茶歌小镇、音乐东溪”。该乡为此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专班,聘请以蔡贻望为首的东溪乡贤,以周小风(周大风的儿子)、陈建国等为主的大风“亲友团”等高端人才为东溪乡振兴发展顾问。今年3月、5月和7月分别举办了杭州城市乐团、浙江大风艺校民乐团、浙师大音乐学院等4场公益演出。今年6月,泰顺县“采茶舞曲文化园旅游总体规划”获得了有关部门的批复。依照规划,要建造高档次的音乐厅、乐器博览馆、音乐创作体验中心、江南民歌博物馆和越剧博物馆等。下半年,杭州爱乐乐团将完成《采茶舞曲》交响乐版的改编,并定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在东溪举行全球首演,东溪音乐小镇也将随之唱响国际舞台。
东溪乡党委书记何守权说,东溪乡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实力等多方面不如其他乡镇,特别叫得响的这一首《采茶舞曲》带给他们文化资源的优势,也是当地能拿得出手的“大牌”,通过打造中国民乐研学旅游胜地、以民乐茶歌风情为主的茶歌的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目的地,把东溪文化资源变成经济资源,让山区人民既有文化又有经济,这才是打造音乐小镇最终目的。
记者手记
到今天为止,泰顺县19个“小镇故事”全部讲了。
4个月来,我先后走访了19个乡镇。听到故事的很多、很精彩,可谓是镇镇有故事,乡乡有特色,红色、绿色、黄色(黄汤)都有。泰顺旅游资源丰富,处处可见青山、绿水,真正感受到了泰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今年泰顺正在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计划,各乡镇也都围绕这一战略计划开展相关工作。我们相信,随着高速公路通往泰顺山区,这里将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我盼望着再次到泰顺各地走走,也期待泰顺的明天更美好。
温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夏海鹏文/摄
来源:温州晚报https://h5.newaircloud.com/news_detail?newsid=8289333_wzwb&app=1&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