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外媒看泰顺   ->   网络媒体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温州新闻客户端】泰顺三魁镇:营岗店老街展“新颜”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9-06-17 14:49:00 作者:郭乐燕 字体:

  每逢周日,是泰顺县三魁镇营岗店街传统的赶集日。这一天,四邻八乡的赶集人就会早早起床,背篓里装上自己家田地里的出产,踏着晨曦赶赴营岗店街设摊儿。老街,也在人潮涌动中“苏醒”。

  “虽然现在买卖方便了,但赶集早已是生活中的约定俗成,过去天天有这么热闹哩。”薛外村党支部书记林行云打小住在街上,老街也承载了他的旧时记忆:营岗店街曾是明清时期“泰顺三条街”之一,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渐渐冷清、九十年代村民开始翻新老屋,老街也在历史变迁中改变了样貌。

  如今,借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它即将变身为古迹旧貌和现代街坊相融的新街,随着一份份图纸照进现实,老街“新颜”,令人期待。

  明清以来繁盛一时:老街记忆

  穿过古朴的国宝廊桥薛宅桥,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下,就来到了北侧的营岗店街。老街时光停留在90年代的砖瓦房,记忆却是老街旧时的繁华。

  据当地人介绍,明景泰年间,政府为打击贩运私盐在当地驻兵。由此,山岗称为营岗,山脚的店铺就称为营岗店。与此同时,河运埠头的繁荣旺了老街,老百姓也向这一带集聚贸易,营岗店街成为泰顺中部的商业中心。

  林行云记得,当时自家是一间打铁的小铺子,隔壁有肉铺、豆腐坊、理发店……虽然街道狭小得只能两三人通行,依然每天人来人往,地面的鹅卵石也被行人磨得光溜溜的。

  在营岗店街45号长大的苏细英,30多年前从父亲手上接过祖传三代的牙科诊所。“小时候,爸爸从阿婆手上接过这小小的诊所,远近的乡亲都慕名赶来看牙。”说起过去,苏细英的眼里闪烁着光芒。

  他们所怀念的,不仅是那时的赶街人熙熙攘攘的烟火气,还有营岗店老街两旁林立的老屋店铺、古色古香的门匾,巷子深处传来悠悠的打铁声、吆喝声……

  上世纪九十年代:街区变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陆路交通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随着河运业的落寞,老街渐渐寂静了下来。

  而看似充满水乡风情的老街,由于街面狭窄、私搭违建、电线混乱而显得有些不堪重负。在老街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年轻人,背起行囊走出家门、走出大山,成为外出创业的第一批泰商。

  九十年代开始,富起来的村民拆掉旧木屋,盖起砖瓦新房,破旧的老街面貌一新,但温馨而值得怀念的记忆越来越少。现在,走在营岗店街上,两边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街道虽拓宽了不少,仍远不及另一头新建的燕水路商业街宽敞整洁,老街上的店铺慢慢减少。

  如今坚守老街的,只剩一些和苏细英一样,祖祖辈辈在此生活,不愿离开的人家。90年代初,苏细英一家也在原地盖起了5层新楼房,一楼仍是益明牙科,门牌变了,生意日渐淡了,有时一天也没个光顾的人。忙活惯了的她,兼职做起了工艺品加工。

  去年8月启动改造:新街已来

  “三魁是千年古镇、商贸重镇,这份当年的繁华与荣光不只停留在群众记忆之中,也是党员干部努力的方向。”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雪漫告诉记者,去年8月已启动营岗店文化恢复工程,将沿三魁溪在营岗店街、锦水路、薛宅桥、濂水桥之间形成一个环线,通过周边环境整治、外立面复古改造、线路上改下等工程重现历史风貌,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连日来,家住营岗店街113号的吴晓女见证着新变化:房前屋后违建拆除了、墙面统一刷成白灰墙,门窗改为仿木材质……她盼着木屋檐早日做好安上去,自己的小卖部不用再撑把遮阳伞,“等街区打造好了,相信游客也会多起来”。

  “近200间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再过一个月就能完成,”该镇村镇办工作人员吴有康告诉记者,薛宅桥周边为文保建设控制地带范围,总体上不做大的改动,而是分为4个区域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整治措施。更值得期待的是,后期还将围绕老街上的国保薛宅桥,百年历史的河运埠头,以及树龄有215年的枫香树、1015年的樟树,融合老街旧貌与水乡记忆,打造文化节点,留住老街旧时光。

  而对于老街上令人怀念的“烟火气”,也不能单靠街上住户。当地计划建设成熟后有选择地引入商业合作项目,在改善老街居民生活、实现老街保护性开发间取得平衡。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http://m.wzrbw.cmstop.cn/p/101027.html?from=timeline

  温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郭乐燕

  三魁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