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吴经磊 黄淑霞 许曾荣 冯亚斌 刘英杰)2月26日,政协委员们也分别就三大报告展开了分组讨论,大家谈体会、献计策,共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计。
中共届的委员们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城乡垃圾分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讨论。饶真珍委员认为,民生工程应合理统筹安排建设。县城公厕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老城人行道及机动车道破损老旧,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道路修复及重建工作。钟国配委员指出,要重视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相关产业,在做大做强原有优势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探索特色新型产业发展,打出泰顺品牌;同时,要加强农民知识化、技能化相关培训,发挥本土人才优势。
农业界的委员们围绕我县农业发展、产业振兴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列席代表吴晓红提出,加工营销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加工用地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我县茶叶加工厂低小散,清洁化程度低,茶叶加工难。她建议,乡镇做乡村规划时应考虑到产业布局,给予点状用地,以慢跑,小跑的形式赶上茶产业发展健康跑道。毛笑华委员讲述了自己创办来料加工厂碰到的问题,希望政府能帮助解决好农民企业家的用地问题。委员们还围绕子女就学、农村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工青妇界的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务实求真,体现了政府工作的高瞻远瞩。委员们还就留守儿童、医疗保障、人才引进等问题展开讨论。高娅飞委员认为,我们要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相关关爱体系建设,为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和帮扶信息,同时还要引进相关心理专业医师,建立有权威、有资质的心理治疗工作室,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许秋莲委员指出,要不断提高市民健康素养,加强建设健康知识的传播体系;教育部门要开展相关健康课程,要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加大监管力度。
特邀届的委员们围绕人才政策、环境整治、人文旅游等方面继续展开讨论。陈秋夏委员建议,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加强政策解读,引进相关人才,做好PPP项目,同时建议将人才新政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维度吸引人才。洪海敏委员提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环境还存在死角乱点,建议环境整治要向农村延伸,向全域提升。他说,目前我县垃圾分类还存在家庭分类不到位,收集清运不到位,末端处置不完善等问题,建议继续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加强监督,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科协科技界的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己的岗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黄贵英委员提出,要加快南北旅游大通道建设,串通乌岩岭、氡泉、太姥山等景点,形成一线多景的局面,促进全域旅游的形成。张海波委员认为,应该在加大食品安全宣传的同时,对触及安全问题的企业,加大曝光和惩处力度。林元兄委员建议,要多组织委员的活动和各类培训,提高委员参政议政水平。委员们还围绕旅游宣传营销、顶层设计规划、城镇交通规划、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在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界的讨论中,翁露琳委员提出,当前我县最多跑一次改革力度还不够,常常出现最少跑一次现象,今后要着力于强化办事人员的服务水平。此外,想要县域经济指标稳定增长,既要着力强化招商引资举措,也要解决好土地指标问题,引进符合当地特色的企业,实现就近就业,增加当地老百姓收入。蓝蕙委员提出,当前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新的人才政策,但是门槛比较高,扶持力度也有所下降,希望县政府能够给予修改完善。
无党派、工商联、社会科学界的委员们重点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讨论。夏守玲委员提出,要打造最美山城,首先人要美,要大力宣传,倡导文明习惯,文明出行,要大力处置占道经营行为,同时,要做好县城区绿化,还要把高速路口的环境绿化打造好。项维富委员提出,当前我县有不少企业到福建发展,要善于查找原因,积极学习外地好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留住本土企业。周晓军委员提出,目前全县教育资源集中在县城,其他乡镇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希望县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到乡镇任教。
少数民族、宗教、台联、侨联界的委员们围绕交通建设、养老服务、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等展开热烈讨论。李异白委员提出,交通建设至关重要,特别是铁路的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温武吉铁路的关注。钟冬芳委员提出,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加沟通的灵活性主动性,以减少医疗纠纷,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蓝晓君委员建议我县出台相关政策留住优秀教育人才,同时警惕县管校聘的弊端。
经济届的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畅谈思路、为我县的可持续性发展踊跃建言、积极献策。王晓艳委员认为,要加强委员间的互动,有方向、有专业性地对各项工作进行调研,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陈亦相委员认为,目前泰顺的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间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应适度加大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留住教师人才。汪庆豪委员提出,政府部门要对建筑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通过培养甄选建筑业代表骨干企业,对建筑业实行优企优策,区别对待,从而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育界、文学艺术体育界、新闻界的委员们结合工作实际,就发掘乡村文化、发展生态文旅事业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季晓玲委员认为,“县管校聘”政策,在激励教师自身的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拉帮结派现象,建议政府建立“积分制”,促进“县管校聘”的公平公正发展。夏妙录委员认为,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不足,人均年均增加新书的目标难以实现,希望政府加大购书经费的投入。梅相文委员认为,要促进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和谐发展,保障公办教师群体的收入。
(编辑 毛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