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三农   ->   新农村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推进生态建设 改善环保基础设施 共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泰顺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1-09 15:07:50 作者:周晓叶 字体:

(污水处理厂)

  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周晓叶)实施“八八战略”这1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生态文明建设走在省市前列。历届县委坚持把生态作为泰顺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后发优势,从生态示范区创建探索,到生态县建设,再到“生态小康和谐泰顺”“三生融合幸福泰顺”“生态立县”战略部署,一任接着一任干,绘就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丽篇章。

  我们坚持落实生态保护、生态创建、生态整治“三管齐下”,深化生态屏障、生态经济、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创新实施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生物多样性国际项目示范县试点建设,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凸显,县域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全省前列,获得省级生态县、国家生态县命名和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全国首批“碳汇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实现省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先进县、省基本无违建县、省无违建县“三级跳”。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

  多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生态环境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凸显,县界出界水质达标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76.59%,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环境空气质量等指标常年保持在全省前列。今年截至11月底,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均值为21微克/立方米,与2017年同比下降12.5%,排名省、市第一;地表水水质、出界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均为100%,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继续引领省市。

  2015年,我县被中国环科院与挪威环境局联合列入“生物多样性国际项目示范县”,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被列入的县。我县是浙江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拥有纷繁多彩的生态组合,境内有植物342科1379属3690种,动物252科1185属1551种。其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种繁多,生物资源异常丰富,被专家喻为“天然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

  在2017年11月召开的泰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泰顺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评估我县当地青山绿水价值达334亿元,是当年我县GDP的6倍,与会专家建议我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此外,我县还严把企业准入环保审核关,提高招商引资环评门槛,宁可牺牲经济发展,绝不污染生态环境。近年来,全县游客接待数量、旅游综合产值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2018年,我县成功签约投资额166亿元的华东大峡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关停并转移石材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0多家,累计100多个投资总额约70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因环评问题被拒之门外。

  下一步,我县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泰顺和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持续推进生态创建

  自“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生态县创建为龙头,做到一手促发展,一手抓保护,进一步发挥泰顺独特的生态优势,积极开展生态县建设工作,全力打造“绿色泰顺”。为创建国家生态县,我县于2010年编制实施《泰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2010年-2015年),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并以生态县建设规划为指导,先后编制实施10个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规划》,推进生态乡镇创建;编制实施《泰顺县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和《泰顺县“中国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最终通过一系列规划的编制,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县、乡镇、村三级生态建设规划体系。2017年,为满足新的考核体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原有生态县建设和规划的基础上,县人民政府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浙江省泰顺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5年)》的编制工作,以期为我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实现2020年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战略指引。2014年5月,我县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县,随后又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等。

  近年来,我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引导、支持政府、学校、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环保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加强技术指导和督查工作,积极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同时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十五、十一五期间,累计创建1个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4所省级绿色学校、30所市级绿色学校;9户省级绿色家庭、11户市级绿色家庭;2个市级绿色社区。2017年投入2000多万,完成乌岩岭黄腹角雉主题馆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宣教展示馆建设于5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补齐了我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平台能力不足的短板。

  积极开展生态整治

  “十五”期间,我县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节支开源,加大投入,先后建立了县城大气24小时自动采样仪,不断改善了仪器装备水平。“十一五”期间,司前、泗溪、仕阳等3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全面推进雅阳、彭溪、三魁、龟湖等4个污水处理厂建设,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14套,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77%;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程建设,投资1639万元的城关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成投入使用;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36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率达90%以上;完成空气自动监测站、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推进环境监察队伍标准化建设,县环境监察大队达到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东部地区三级标准;投入110万元,购买了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降水自动采样器等13种仪器设备,切实改变我县无水质重金属监测能力的现状;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及更新,环境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县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出台《泰顺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施意见(试行)》,从2012年开始全县每年投入垃圾运行经费2400万元,率先实现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理100%;2015年,我县投入350万元开展科技惠民项目建设,投入150多万元,新建生态公厕20多座,同时统筹中央、省、市专项资金3600多万元用于生态环境各项工程建设中;建成各类垃圾中转处理设施52座,建成日处理1万吨的城关污水处理厂和6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投资6900万元的筱村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46%,出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4套,受益行政村25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86.8%;投入1200多万元,建成城关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并投入运行,完成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改造,大大提高了监测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经多方努力,我县共争取到中央资金1000万,省级资金3679万,我县各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乌岩岭、承天氡泉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批解决农村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问题的项目得以实施,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和生产环境。

(编辑 毛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