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项婉骥 林海) 普城村是“书香积库,耕读文化”第一村,过去,这里的村居环境差,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发展受阻,文明难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普城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助推项目”,如今,村庄项目建设成果显著,村民观念焕新,德治教育有序推进。今天的四十年四十村,我们一起走进普城村。
随着通村公路的建成和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普城村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家陆续搬进了新房,收入来源也从过去的单一农业模式转向多样化。此外,普城村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为村内的低收入农户解决就业问题。如今,普城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75000元,打破了过去收入几乎为零的窘境。
村民吴永成说,以前我们住的都是老房子,以前说我们这个村没有这么好,到处都很脏,现在蚊子、苍蝇都比以前少了,现在猪也不怎么养了,鸡鸭都关起来养了,不会到处跑,过的也舒服了。现在村里面安排我们,政府给我们钱,我们就会扫,现在垃圾比以前少很多。
自2016年起,普城村便以“党建更强、文化更好、经济更大、环境更优”为目标,进行外立面改造,建设美丽庭院,实施垃圾分类和鸡鸭圈养,重构乡村环境。此外,普城村还做了大量硬化工程,改善村内道路交通,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整大拆拆除旱厕50余间,违章建筑6处。
普城村村委书记李三员介绍说,通过这几年的环境整治,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环境好了,人住的舒服了,像我们房子外立面都通过改造,走进来,村民一下子心情舒畅。
村民李元认说,以前我们这里村庄没有改造之前环境比较差,现在通过整治我们这里垃圾都有分类,看起来也比较整洁,住得也比较舒心。
村庄整治不仅是为了改善环境,更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变村民观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现在,普城村已经完成了文化礼堂、村民中心的改造,除此之外,村里还会经常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村内组建有普城民乐队、金鹰芦笙队等文艺队伍,平时,队员就在文化礼堂里练习,每逢节庆活动,他们都会参与演出,还会前往周边村镇开展文化交流。
村民蔡秀花说,改变是很大的,以前没有文化礼堂什么,村民我们都在家里看电视,也是很无聊,现在条件好了,文化礼堂建起来后我们就在这里跳。
普城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墨客辈出,村内十分重视德治乡村教育,建有道德讲堂、家风家训展示馆,家风家训展示馆更是成为了市级教育基地。在村内,处处都能看到与社会风尚相关的宣传标语,家风家训教育深入人心。下一步,普城村将继续助推“美丽乡村项目”,创建“花间普城”美丽乡村,让村庄更宜居,文化更繁荣,村民生活更幸福。
(编辑 高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