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人文   ->   人物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泰顺残联30年30人|周家良:踏平坎坷成大道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1-30 15:23:59 作者:赖爱荣 字体:

  泰顺新闻网讯(通讯员 赖爱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泰顺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30周年。30年来,泰顺县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农业、商业、文化体育、爱心助残等领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残疾人代表及扶残助残爱心人士,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下,泰顺县残疾人群体不惧艰难险阻,敢于同命运做斗争的精彩篇章。

  周家良——踏平坎坷成大道

  他自幼腿脚不便,四岁丧父,十五岁丧母后开始独自打拼,闯荡人生。电焊、造纸、理发、开三轮车、种植,他都干过,而且样样在行。历经坎坷,他把道路越走越宽,走出一条属于他的康庄大道。2003年起,他担任村干部,2008年接任村支书,之后连任四届,先后被评为2010年度泰顺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度泰顺县优秀村干部。笔者去采访他时,这位曾经的村支书(2020年他主动卸下村支书一职,现仍任村监委主任兼副书记)正忙着为下午走村入户宣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做准备。

  “工作都是要人去做的,只要尽心去做,做到问心无愧,也是好做的,没有特别大的困难。有时之所以产生误会,是因为缺少沟通,只要沟通到位,误会就不会产生。做人做事讲公道,没有做不了的工作。”说起村干部的工作,他头头是道,目光坚定,一脸自信,满怀赤诚和坦荡。

  “四不”正气少年

  周家良1964年出生于罗阳镇西内村,八个月大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父母多方求医,母亲甚至卖了家里的房子给他看病,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他还是落下了残疾。更不幸的是四岁时父亲去世了,那时他最小的妹妹还没出生,就成了遗腹子。抚养七个子女的家庭重担一下子全压在寡母身上,在周家良15岁那年,积劳成疾的母亲也离世了,他失去了最后的依靠,成了孤儿。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个身有残疾的15岁少年独自闯荡社会,靠东奔西跑打零工维持吃不饱穿不暖睡不稳的生活,日子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16岁那年,政府部门了解到周家良家庭的特殊情况,安排他进县铁器配件厂当临时工,承诺实习半年后给予转正。他满怀希望进厂学会了电焊等技术。半年之后,正当周家良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因为企业没有加工业务,被劝退停工回家,失去了转正机会。面对现实,他感到委屈无奈,但一个无父无母的少年能有什么办法呢?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有时失去也意味着一种得到,磨练换来成长。好强的他咽下所有委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开始懂得隐忍,懂得原谅,让自己在宽容中壮大。16岁的周家良跌跌撞撞地闯荡人生,吃尽苦头,看惯了世态炎凉。苦难不仅没有消泯他的人生理想,反而让他的人生信仰更加清晰。他暗暗发誓:日子再苦,路再艰难,都要做到不偷、不抢、不讨、不骗,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三不”人生信条

  “那时是真苦,但我吃得下所有的苦,现在日子过好了,我已经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叫做苦。”周家良有个特性,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决定了就一定要做成。17岁那年,失去工作、生活没有着落的周家良,跟着自幼一起长大的朋友学理发。做学徒没有收入,当生计无法维持时,周家良就跑到福建寿宁等地打零工,什么脏活累活苦活都干,只要能赚到钱。他赚够一段时间的生活费后再回来继续学理发。就这样,他凭着自己的坚忍和勤奋学会了理发,成了县城内颇有名气的理发师,凭着好手艺和公道收费,有声有色经营起自己的理发店,建立了家庭,过上安定的生活。

  “我现在虽然不开店,但还是经常有老顾客找上家门让我理发,县里一些老领导的头发至今还是我理的。”对此周家良颇为自豪。

  日子一步步向前走,有了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周家良对生活充满信心。成年后,他的人生信条更清晰,所作所为,一不辱没过世的父母,这是孝;二不连累亲戚朋友,这是义;三不让子女未来的路难走,这是爱。其实这只是他的人生底线,他的行为准则远远高于这三点。

  早年信息不畅,残疾人档案不全,许多残疾人得不到应有的救助,周家良协助残联工作人员调查摸排造册。周边的一些残疾人想获得救助,不了解相关政策,找他咨询时,他会耐心给予指点。他说自己虽然身有残疾,但许多健全人日子过得比他苦。同情心极重的他见不得别人的苦,遇上了能帮则帮。

  21世纪初,县残联开展关爱、扶持残疾人活动,给符合条件者发放残疾人代步兼运营三轮车。机缘巧合,周家良也申请到一辆三轮车,理发之余,上街载客,增加一份收入。营运过程中,周家良了解到这些身有残疾的三轮车夫常常受人欺负——到目的地收不到钱的,路况不好被强迫行驶导致翻车的,甚至有收不到钱还挨打的。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家良提议成立三轮车运营车队,大家互帮互助。车队成立后,他被推选为队长。他给队友们立规矩:诚实守信,收费公道,不宰客,不逞强。所有队友团结协作。队友遇到困难,他出面协调解决。

  一天深夜,下着雨,已经休息的周家良接到一位队友的求助电话,因路况不好,这位队友不仅没收到钱还挨了打。他了解情况后,火速赶到现场,并就此事进行妥善处理,作为队长的周家良威信大增。自此,队友们没再受欺负,也更加团结,残疾人三轮车运营步入正轨。

  四届百忙村官

  2003年,村里盖村委会办公大楼,时任村委副主任的周家良拿着建筑师傅开出的材料采购清单,跑遍全城建材商店,货比货,价比价,力求性价比最高产品,不讲私人面子,也不讲人情,只为村集体利益最大化。公生明,廉生威。村民敬重他,领导信任他。

  2008年,周家良接任西内村支书时,村集体没有余钱。2009年,他却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谋划盖观山楼。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他巧妙地用“借鸡生蛋”(大楼刚一动工,经营权已经承包出去),出租村委会办公大楼,预收五年租金,贷款等法子筹到资金,盖起耗资500万的观山楼。为盖这栋楼,村集体负债,村民原先的年终分红没有了,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因为在周家良带领下,所有村干部都没有酬劳。在他连任的四届内,十二三年时间里,村两委都是原班人马,没有一个人撂挑子。

  如今,贷款还清了,村集体经济活了。现在村民生病,可以向村里申请2000~5000元不等大病补助。2020年底,村集体发放给村民的年终分红达二百多万元,七百六十余人受益,人均3000元。而他却主动辞去村支书之职,当起了副手。

  面对做出的成绩,周家良淡淡一笑,说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说。至于十几年来为村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调解纠纷,他更觉得是分内事,理所应当。在笔者再三追问,旁敲侧击之下,才透露一二。

  村里有位单身老人(过继来的儿子),因为生活费问题跟孙子闹矛盾。孙子冲动之下失手将爷爷打得头破血流,闹得不可开交。爷爷指责孙子给的生活费不够,孙子说爷爷要的太多,超出自己承受能力,互不相让。村支书周家良出面调解,从中午到晚上,他苦口婆心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爷孙俩接受了他的方案:爷爷不要每月生活费,一日三餐跟孙子一家一起用餐,家人吃什么,爷爷跟着吃什么,不得挑剔。这样既解决了老爷爷一个人过日子孤孤单单的问题,又减轻了孙子的经济压力,双方都乐意。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他凭着一颗公道心给断了,断得双方都心悦诚服,从此和睦相处,再无嫌隙。锅碗瓢盆的日子免不了磕磕碰碰,村民们家庭有矛盾也爱找他。许多家庭矛盾解决后,他还会不定时回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辖区内,有居民因历史遗留问题长期邻里关系不和,建房、修下水道时彼此互相钳制,导致排水不畅。一到雨天,路面污水横流,积水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周家良担任村支书后,一次次,一家家走访,从缘分、卫生、健康、切身利益等多方面开导。终于,居民们被说动了,几十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了,下水道通了,路也宽了……

  采访周家良时,笔者常常忘记他身体的残缺,只有当他提到“我们残疾人”时才会惊觉。他是那么自信和从容,年过半百,说到未来眼里依然有光。问他当村支书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和快乐是什么,他说是被信任,被领导信任,被村民信任。“你若信任,我定不负”是他的又一人生信条。信任产生美好,公道自在人心。

编辑 毛晓辉 校对 黄淑霞 责任编辑 曾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