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旅游   ->   泰好玩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村落尽岙林 同云日日深 ---- 徐岙底与您诗意邂逅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4-09 10:02:00 作者:潘霞 字体:

  泰顺新闻网讯(记者 章海玲 通讯员 潘霞)浙江南部泰顺境内,群山怀抱,烟雾缭绕,一座古朴典雅的古村落隐于其中,悠悠地述说着它的历史风霜。它就是筱村镇徐岙底古村落。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整个村庄散落在风光秀丽的青山绿水之间,虬根在被风雨和岁月磨损的沧桑岁月之中,犹如世外桃源。

徐岙底鸟瞰图

  迎着微风细雨,从铺满鹅卵石的小道缓缓踏入古村,村口一座小庙映入眼帘,庙里供奉着一位地方神——徐三翁,此为忠训庙,据记载,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作乱,泰顺仙居的徐震将军率4万义勇军兵抵抗,终因敌众我寡而不幸牺牲。其遗体扶柩返乡的途中,经过村落前面的玉溪时显灵,天降甘霖,解了玉溪一带的干旱,此后久旱而欠收的田地连年丰收。乡民为纪念他便将此地称为“徐岙”,并在村中立祠祭祀。一旁耸立着一颗800多年的苦槠树,树干挺拔,扶摇直上青天,在空中展开青翠的绿臂,将忠训庙庇于身下,也见证着村庄的变迁。

忠训庙

  每逢农历六月六,荒莽犹存的峻秀溪山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飘扬、龙灯飞舞,村民抬着徐三翁等神像绕境游神。队伍在筱村镇境内东垟、长垟、新楼、北坑、枫林、徐岙、玉溪等7个村开展绕境游神,迎接神灵到来,祈保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禳神文化节

  “筱村曲、翁山竹”,乌衣红曲在精致幽深的长巷中芳香四溢;在整个徐岙古村落,至今活态传承着的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乌衣红粬、六月六禳神节习俗,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乌衣红粬。稻米、泉水、风土酝造出的红粬是连接过去、未来和当下的脉络。在延续至今的乌衣红粬制作过程中,米饭的颜色在六七天的时间里,如天边的光影,由白色变为红色再变为灰白,再次过渡到红色,最后转为黑色,这一过程称为“红地起乌衣”。“粬是酒魂”,用徐岙底乌衣红曲酿制的红酒颜色亮红,口感香醇,略带甜味,是传统佳酿,也是泰顺各类菜肴的佐料必需品。沿着忠训庙门前小路右侧走去,一间夯土屋立于路旁。那就是仍在生产作业的乌衣红粬工坊,这座工坊的传承人名为吴建云,他家六代制粬,他本人从空气中提取菌种的成功率已经达到90%,据说他每年做粬用掉的米将近10万斤。

吴建云制粬 
乌衣红粬渐变过程

  沿小路继续右行,坐落于山丘上的建筑就是徐岙的吴氏宗祠,拾阶而上,吴氏宗祠的全貌呈现在眼前。除了吴氏宗祠,里面设有戏台,这里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筱村镇是泰顺柴头戏(木偶戏的别称)的发源地之一,每年戏班会来村里唱好几天戏,望着历史悠久的戏台,似能透过它看见站于背景板后面的艺人提起木偶,手指上下翻飞。在那十几根提线的作用下,木偶的手脚肢体都活动起来,行、走、跪、坐,宛若真人。 

筱村木偶剧团

  回到忠训庙,高大茂密的苦槠树后,村的全貌豁然呈现,群山环抱中,古村落卵石巷道蜿蜒,民居错落有致、农田、菜畦散落其间,形成典型的“田中有村、村中有田”的山区村落风貌。它很朴素,但也很神奇,似有一股魔力,带你穿越时空,现世的压力与浮躁在进入地一瞬间消失,变得突然,变得温暖。 

徐岙底

  沿路踏村首先来到的是水尾厝,水尾厝同时也是我们浙大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国土规划家家吴次芳的老家,房舍朴实无华,舒展开朗。现在他的父亲就仍居住在其中,并保留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活着的村落,在这里有人居住,这里有着最真实的乡村生活气息。

水尾厝

  再往前便是徐岙底著名建筑“举人府”。房屋的原主人吴永枫曾于乾隆35年恩科考中武举人,全省37名,候补千总。功成名就之时,兴建了举人府。门口的旗杆石上还有中举的记录。

  举人府为典型的悬山式屋顶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院内天井四方宽阔,中间两米宽的卵石甬道直通大厅,房子中间的开阔处有一个非常大的天地坪,铺设着鹅卵石,平时武举人也会在此练武。房子的廊檐有许多精致的木雕,为东洋林姓师傅所雕刻,相传吴永枫为请动这位师傅,花了重金,而林师傅感念于吴举人的为人,率众徒弟,光画图纸就花去了半个月时间,尽心尽力共花了三年的时间方将举人府盖成,举人府落成当日,村人出资送了吴永枫一把重约180公斤的大刀做贺礼,这把大刀亦成为吴举人的生前最爱。

举人府

  目光所及最后一座建筑便是另一座著名建筑“文元院”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徐岙村落里人文气息的古民居,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文元院为泰顺典型的中轴线对称的三合院民居。文元院的主人公吴存经,清乾隆甲戌年(1754)取入县学,庚寅年(1770)也就是吴永枫考中武举人的那年成为附贡生。

  至今门楼檐下仍悬着其立的"文元"匾,与之前的举人府相映生辉,一座小小的村落,用两座院子就生动地诠释了“文武双全”。 

文元院

  继续沿村中石子小径,行不远处,一座轩朗的大宅缓缓隐现,原来这就是徐岙底的“乡村博物馆”。它亲近东溪,有前院和后院,宽大优美的屋脊轮廓,散发朴素自信的印象。展馆分两层,通过绘本、摄影、视频、图解、实物等形式,围绕红粬展开,除了着重介绍红粬的生产流程、红粬工坊的考现、红粬的相关数据和与红粬相关的食物介绍外,还介绍了徐岙底的生产生活、建筑改造、节庆风俗、村民口述、木偶展示、契约文书整理、日常用具及其背后的风土哲学等等。展览风格精致细腻,颇具文艺美感。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村落形态古朴自然,前有小溪萦绕,后有古树庇村。远山眉黛,清幽宏村,茂林修竹,土墙瓦檐,老屋旧物,悠悠古道。一派幽然之境。似错落在群山脚下的一枚朱砂,山谷中不时洒落着微雨涂浓了的庄稼的绿色,缠绕在山腰上淡淡的云雾似乎舍不得离开。峰峦叠翠,碧波潋滟,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原始古朴的民俗、建筑风格的舒朗,文化遗产的灿烂无不令人动容感念。

  (编辑:曾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