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外媒看泰顺   ->   报纸媒体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温州日报】张超亮:以公路管理站为家,只为守护更多人的“回家路”
来源:温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0-01-21 10:42:41 作者:记者 郭乐燕 报道组 赖淼莲 字体:

  编者按

  2020年,贫困远去,幸福走来。

  在瓯越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高山,一个个温暖的幸福故事,汇成决胜全面小康的答卷。即日起,本报“新春走基层·山居笔记”将聚焦那些山村小岛,通过记者发自一线的报道,捕捉温暖人心的镜头,传递小村人幸福奔小康的过程,记录温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之路。

  沐浴着新春的暖阳,小康大道,一路向前!

张超亮和同事们冒着严寒清除路面积雪。 照片由泰顺县公路局提供

  快过年了,许多在外打拼的人陆续回乡,泰顺山区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明显多了起来。

  与以往的春节一样,今年58岁的泰顺县公路管理局司前公路管理站站长张超亮,又主动领了除夕值班的任务,妻子翁爱玉则早早通知了在县城的儿子一家,大年三十来公路站的“家里”吃团圆饭。为守护更多人的“回家路”,这是他们一家人以站为“家”的第34个春节。

  冬日里的大山深夜,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张超亮所辖的235国道龙井隧道段海拔达800多米,遇上雨雪天,极易发生冰冻险情。“为了让过路的车辆安全通行,需要对冰冻路面进行撒盐。”见到张超亮时,他正身穿单薄的橘红色制服,清扫滚落的碎石。常年的阳光雨水,在他略显黝黑的脸庞打磨出一种光彩。

  守护200公里“回家路”

  辛苦与危险的“怕”

  司前公路管理站,是张超亮住过第四个“公路站”的家。这些年,翁爱玉一直跟着丈夫住在公路管理站,就连儿子、孙子孙女都是在站里带大的。

  34年朝夕相伴,她对丈夫的养路工作有两点默契:一个是他的手机要24小时有电,确保开机,夜里一个电话,就得马上起床出勤。其二,有时见他做完活回家,衣服、脸上都是泥,再担心也绝不多问。

  然而,很少出远门的她,对近200公里公路并没有太多概念。235国道泰顺段和7条县道的近200公里的管养任务,相当于从温州到金华走高速的距离。张超亮规定,包括13.6公里长下坡路段在内的省道、国道每天要巡,县道也要至少两天一趟。“越是不好的天气,越要出去,及时排除险情保畅通”。

  与平原地区相比,在这大山深处的漫漫长路上,每逢雨后,常会有山体落石,甚至发生泥石流。这意味着,不仅辛苦,而且危险。

  风雨中逆行,也意味着与危险更近。据同事包长庆回忆,2017年8月的一天,正下着大雨,站里两辆车分头巡查,他和江海洪经过童东线时,一处山体就在眼前滑了下来,整个过程不超过3秒钟,而他们的车距灾害发生点仅有8米。尽管惊魂未定,他们迅速投入了道路抢通工作中,三天时间,清理了长达70多米的路面塌方,后来才知道,塌方量可以填满4个游泳池。

  就在前不久,张超亮在休假去朋友家喝喜酒的路上,还处置了一起运水泥的大货车起火事件。“我远远看到前面的车轮胎冒烟,没一会油箱就爆炸了,火苗往驾驶室钻。”张超亮报警后,启动就近的消防栓及时灭火,得益于他在消防队抵达前处置到位,驾驶员安全无恙,将损失降到最低。

  “不怕二次燃爆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张超亮只是说“当时只顾救人要紧”。张超亮曾连续六年获市公路系统先进个人称号,这样令人胆战心惊的关头,他们没少经历,也很默契地不告诉家人。同事江海洪几个月前在清理边沟时,一脚踩在松动的石头上滑落,腿骨摔骨折需打石膏静养,才不得已惊动家里人。

  包长庆说,张超亮是出了名的好脾气、热心肠,但有时候例外。一次,一名新进来的工人出去作业没戴安全帽,50多岁的人,挨了他整整一天的骂。那是因为,过去有位工友,就是不慎被落石砸中了脑袋,没有抢救回来。其实,他也怕!

  见证34年“小康路”

  道路条件更好的“盼”

  “以后动车站会设在这里,泰顺高速就快通了,就盼动车来了,那时我应该都退休了。”张超亮熟练地驾驶着养护车经过竹里段时,一边兴奋地指给我们看,一边喃喃道:“等我退休后,站长这个职位给别人,我再继续干些年。”

  有着三十多年公路养护经验的他,用大半辈子,见证着山城泰顺的交通变迁。1958年,泰顺分泰公路通车后,泰顺人拥有了第一条走出大山的“脱贫路”,张超亮的父亲便是全县第一代养路工。彼时,年纪尚小的张超亮跟在大人身后捡石头,只觉得好玩。直到1986年正式入职,管辖童东线洪口到岭头10公路的砂石路时,他才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

  因为是砂石路面,晴天经过满身泥灰,逢下雨天就是泥浆。“每次下过雨,我们就要出来填补坑洼了。”张超亮至今难忘那股尘土的气味,后来他和同事们开始忙着铺沥青,由于气温越高越有利于沥青铺设,常常是顶着烈日作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原先的土路,都拓宽翻新成了沥青路,泰顺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眼下,建设中的龙丽温高速文泰段,将于2020年底全线通车,泰顺百姓可一圆“高速梦”。

  从普通职工到站长,张超亮管辖里程越来越长,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他的驾照也从最初的手扶拖拉机证,升级到现在的B1证。而60余年间,泰顺公路里程数增长21倍,达到2151公里。

  当天,巡查到排乌线时,张超亮停车冲路边的石块走去。扎马步、弯腰抱起足有五十来斤的落石,不忘提醒道:“你们站远点,可能还有落石”。在高耸的峭壁的另一侧,一块块碎石垒起来有一米高,这些都是他们平时清扫出来的。

  “没挂网的边坡,是巡查的重点地带。”张超亮说,近些年县里大力开展边坡整治,多数危险地带都挂上了护网,比过去好多了。以前雨后清理时,山上落下的石子就像鞭炮一样“噼啪”响,他们就派一人看着,看到有动静,撒腿就跑出来。现在还新增了“急弯智能传感系统”等治理措施,设置了公路服务驿站等,道路条件越来越好,路上的车比过去多了数十倍。记者手记

  34年,12000多个日夜,张超亮和同事们每天都开着车,带上锄头和扫帚等工具,看交通标志牌是否齐全,看排水是否畅通,看路面有无石块、枯枝……他们走过很远的路,却很少踏上自己的回家路。

  一道道橘红色制服的身影背后,是一条平坦整洁的路面,在他们的脚下延伸开来。如果未来他们的工作越简单、越轻松,甚至到了“没有活干”的地步,那山区的交通条件就越好,小康之路就会越来越宽敞,我们都在等待着这一天!

  来源:温州日报http://m.wzrbw.cmstop.cn/p/115073.html

  记者 郭乐燕 报道组 赖淼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