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人文   ->   影像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泰顺3000年|泰顺“一村三书院”,耕读传家之风浸润千百年
来源:泰顺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1-16 09:13:00 作者:本期撰稿:林作坡 字体:

  耕可持家,读可荣身。泰顺耕读之风自唐宋发源,随着历史的长河,一千多年来无声化育着泰顺。直到当今,尚能在古村落古民居、文化遗址、摩崖石刻、典籍诗作等等文化遗存中,感悟到耕读文化之流风。

泰顺耕读文化之风

  历史上,泰顺科甲最盛的是吴、徐、林三大家族,这些家族迁居前多为诗书仕宦之家。可以说,这些家族在唐以后,陆续迁居泰顺,自然就成为泰顺耕读文化发起之源。如库村吴姓始祖之吴畦公,唐咸通元年进士,官谏议大夫,进太子太保。溪口徐姓始迁祖徐相公,唐代进士,曾任工部侍郎。筱村林姓始祖林建公,明经科出身,授内阁长史。

  耕读传家之风,自然衍生出许多古村落开馆兴学、创办书院。如筱村库村(现属于南浦溪镇)的中村书院、侯林书院。唐天祐二年(905)任内阁长史的林建,他由于唐朝灭亡不受梁命,于后唐同光三年(925)避乱举族迁瑞安龙须岩下(今泰顺筱村,后迁泗溪,成为泗溪林氏始祖),兴办东奥书院。

  之后,相继有书院兴办起来。如,北宋端拱二年,筱村葛洋陶建有惜阴书院。两宋期间,雅阳宝林寺的白漕书院,东溪积库的桂林书院。清乾隆年间,三魁镇下武洋的林家厝的读书楼,等等。

一村三书院

  泰顺筱村东垟林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教兴盛的家族(泗溪林氏前身)。当时,林氏一族开塾办学、兴盛教化。最早的有东奥书院,后有“溪坪园古塾”。

  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先后创办“文峰书院”、“竟成书院”、“西庄书塾”,形成一个村三所书院的格局。其中,竟成书院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分家文书”记录办书院经过

  林氏一族监生林伯穆,在东垟小岭脚樟树垴创建书斋,取意当地的西山文笔峰,有登科入仕之意,称“文峰书院”(又称玉溪书院)。

  林氏的“分家文书”记录了兴建文峰书院“将近费千金”,抽出家产田产“学田十亩二分八给玉溪书院,来培养后学”。

  其四子监生林光业,将其扩建。书院世称“书斋子”。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教授胡腾蛟给“翰苑扬芳”匾。

  分家文书还详细记录书院办学理念,劝勉学生们要想成材必须以“力学为先”,不要因为生在山野就放弃求学仕进之心,“鹏程非远,有志竟成”,须知古往今来很多廊庙之材都出自山林。为了激励学生们刻苦读书,书院制定了奖励条例:

  1、三房派下子孙读书者,每年给笔墨资钱肆佰文。不从师者,无。

  2、出考者,每轮给路费钱壹仟陆佰文,若不考者,无。

  3、入泮者,当年给衣帽钱念千文。

  4、岁试、科试者,每轮给路费钱壹仟陆佰文。

  5、补廪者,当年给费用钱念千文。

  6、出贡者,当年给旗匾钱念肆千文。

  7、有志入闱乡试者,给路费钱肆千文。

  8、乡试得中者,给奖励钱捌十千文。

  9、拔贡者,当年给旗匾钱叁拾贰千文。

  10、上京会试者,给路费钱拾陆千文。

  11、殿试及第者,给奖励钱壹佰陆拾千文。

现今保存完好的“竟成书院”

  竟成书院位于筱村镇东垟村。书院主楼五榴,建有花园、鱼塘、十二边形的泮池(墨池)、操场、伙房、学生宿舍等。在竟成书院主楼檐下的房顶之雕饰极具特色,各种图案取义极深,有孩童读书、练剑的图案,有“文武双全”之意。仅仅从建筑业的角度而言,该单体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建筑水准,那些雕梁画栋的精工细作更显艺术价值与魅力。

  竟成书院建造者为林氏一族的林凤鸣。林凤鸣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林氏宗祠右侧建立竟成书院,招收族内子弟从学。在宗祠所在地立书院,开门办学,一门子孙入仕,“有志者,事竟成”名噪邑郡。

  林凤鸣,字周瑞,号岐山,行名茂永,附贡生,以子方任官赠修职郎,配高氏,赠孺人。乾隆乙丑春,泰顺县掌教嘉善人沈恒坦、泰顺县司训秀水人杜沄曾为其作“六十寿序”。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郡守张慎和题匾额“仕厚遗风”。

竟成书院应对科考模拟题

  竟成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针对科考“八股文”,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科考取得高分。

  竟成书院至今还保存多本模拟题及习作——《月课集》。模拟题的题目采自四书五经,或者一个词、一句话,抑或一段文字。如“小人之德草(二句)”“能治其国家(二句)”“女与回也”“今天下二句”“百姓不足”“寡人之于国也”“为政以德(三句)”“为士为能若民”“其机如此”“日知其所亡(二句)”“子曰无为(五句)、故好而知其恶(二句)”等。由于其题目采自儒家经典,所以应试者必须对那些经典非常熟悉,熟悉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才行。

  学生完成学业后,书院会给他们颁发毕业证书。

竟成书院科考趣事

  竟成书院的所在地——东垟村,古称“桃源村”,由于环境优美,吸引了许多文人骚客前来游览。

  据说,书院有一学子郑成豪,自小膂力过人。有一次,郑成豪偶遇一位来东垟村游玩的陌生游客,这位游客的坐骑突受惊吓,沿路狂奔,被他一个箭步抓住马缰绳,惊马慢慢被驯服。这位游客为表谢意,赠予郑成豪一些财物,郑成豪婉言谢绝。没想到这次偶遇会给他将来的科考带来好运。

  又是一年科举考试之时,在弟弟的激将下,郑成豪偷偷报了名参加当年科举考试。弟弟也知道,哥哥郑成豪在“竟成书院”只读三年书,怎么可能考上,自然没在意。

  之后,郑成豪一了解考试内容,傻了眼:考试分内场外场。内场考策论,外场考武艺。外场即弓刀石马步箭。考试程序,头场马射、二场步射和技勇(硬弓、舞刀、辍石)。三场为内场试策两篇,论一篇。技勇考试分为开弓、举刀、掇石三项,必须有二项合格,才能进入三场内试,参考策论。

  无巧不成书,郑成豪碰到的考官居然是在泰顺“竟成书院”外自己曾救过的游客。考官也认出了郑成豪,考官知道郑成豪除了蛮力,其他技能考试项目肯定不行。于是,就把郑成豪带到“第三项掇石”项目前,郑成豪很轻松将一个300斤石墩掇到另一石墩上。考官忙喊道“可以了,可以了,搬一个即可。”考官以为郑成豪想两个300斤石墩一起掇。其实郑成豪只是把石墩放在另一石墩上,更轻松掇起而已,并不是两个300斤石墩一起掇。

  考官觉得郑成豪力大无比,再加上奋不顾身救人、不贪图钱财和乐于助人的品格,可当国家栋梁之才,应该予以录取。发榜之日,郑成豪榜上有名,以邑武生,庠名取安。他弟弟这年名落孙山。

  第二年,郑成豪的弟弟奋发图强,考上秀才,后钦授八品冠带,荣显乡里。

(编辑 毛晓辉 来源:泰顺3000年)

泰顺县融媒体中心(泰顺县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泰顺新闻(tsxw0577),泰顺3000年(gh_6d1b647f9d9c)

新闻客户端:今日泰顺APP(下载地址:http://tsxgbdst.appsback.sobeycloud.com/download/app?tenantid=tsxgbdst)

纸质媒体:《今日泰顺》

网络媒体:泰顺新闻网(http://www.tsxw66.com)

电视媒体:泰顺电视台

广播媒体:泰顺人民广播电台(车载收听:FM97.2MHz)

新浪微博:泰顺新闻网

(全媒体投稿邮箱:tsxw666@163.com,新闻热线:0577-6758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