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新闻   ->   文化教育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泰顺3000年|泰顺过年的回忆——唱大戏,看看哪个是你儿时的戏台?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15 16:42:09 作者:火石 字体:

  “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来。”在廊桥、古民居、三杯香享誉中外的浙江泰顺,承载着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乡土文化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泰顺古戏台也以其风姿绰约的形态被越来越多人熟悉。

  ▲南峤包氏宗祠古戏台,脊上灰塑火焰纹、两端鱼龙吻、柱上有楹联:“法祖尊亲万代业,酬功报德一片心。”另要重点说一下的是,地处偏远的南荞包氏宗祠,原来做过泰顺三大高等学府之一,当时学生人数据村民说达一百四十多人,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因此在泰顺教育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现在村民还保存有学府上下课用的敲钟。

分布情况与建造时间

  按据资料可查,泰顺的古戏台存世不少,有22处之多,多分布于各个乡镇的宗祠之内,在新浦(现南浦溪镇)、筱村、贝谷、罗阳、横岗、南峤、洋溪、瑞岭、白牛坑等很多地方都能觅得它的踪迹。除了大部分在当地的宗祠里,也有的以异地安置存在,如罗阳的莒江古戏台;有的则建于当地的公共建筑(即众厅),如横岗古戏台。

▲新浦库村吴氏宗祠古戏台,这里以前也是中书院的前身,文化底蕴十足。戏台现在略有明显倾斜。

  泰顺的古戏台除始建于南宋的库村吴氏宗祠古戏台外,大部分建于清朝。经过历史的洗礼,期间有过或多或少的改建、修缮和重建等。不论是库村吴氏宗祠古戏台的精雕细琢,还是莒江古戏台亭台楼阁般的江南情调,或是白牛坑小戏台的迷你精巧,泰顺古戏台无一不在历史的沧桑中散发出独特的人文之美。

▲异地安置于罗阳西门五虎洋(老弹药仓库后山)的莒江古戏台,是独具江南情调的亭台楼阁式戏台。藻井、平身科、柱础等都精致无比。

戏台的建筑风格多样

  大致一眼看去,似乎古戏台是一个面孔的模式。细看,其实又风格迥异,细节彰显变化,古朴、精致、大气,美不胜收。怎么看古戏台,不妨从屋面样式、挂板、柱础、牛腿、灰塑、瓦当、天花藻井、平身科、额枋、或者绘画、雕刻等角度去欣赏。不可忽略了台柱楹联,它不仅有文学的价值,更有书法的价值。这也是它的一大看点,楹联常常能反映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或者生动形象地道出戏曲理论、人生哲理和戏曲的艺术等。如洋溪苏氏宗祠古戏台楹联上书:“是真是假假里演出真情,亦实亦虚虚中原有实理。”

▲洋溪苏氏宗祠古戏台,重新漆色堂皇,有着另类的贵族之气。

  文人墨客的挥毫,大大提升了古戏台的气质和人们的艺术文化品味。又比如绘画,一般都是瑞禽祥兽、四季花草、文字纹(如福、寿、喜)等,它们和其它装饰构件一样,反映了古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有的绘画是戏曲人物、传说故事等,画面内容则有着很高的社会道德标杆,情节动人,一般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

▲横岗众厅古戏台,屋面歇山式,牛腿雕刻精美,为清同治年间建造。

  从方位上看,戏台一般和正厅位于建筑中轴线的两端相面对,这除了受风水学说的影响,还体现了旧时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乡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古戏台和古廊桥技艺一样,传承着精妙的纯手工技艺,全部木质结构不用钉子,以榫头将各个构件牢牢组合,不打地桩却能让戏台在风雨和虫害的侵袭中依然坚固如初。这不能不让人折服,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三魁下武洋董氏宗祠戏台,现在也用了水泥铺浇,和原来较有出入。不过顶上粗大的横梁还是显得相当大气。

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

  戏台最主要的功能是唱戏之用,同时它也兼具举行宗族活动、议事、祭祀和迎神之用。如泰顺筱村枫林吴氏宗祠一般会在农历六月六举行迎神活动,将神像置于戏台之上供人敬拜。当然,唱戏和听戏是当时的重中之重。宗祠内的戏台和众厅戏台一样,有时并不限于一个姓氏宗族使用,亦会做为一个村子民众的使用场所。古时,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项目并不多,在重要节日或者祭祀等活动中唱戏听戏,就非常难得了。

▲贝谷徐氏宗祠古戏台,有柱头、底层格栅、侧厢等,梁架雕纹古朴大方。

  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剧种繁多,有高腔、昆曲、乱弹、和调,后又增京剧和越剧及马灯戏等等。泰顺先民同样爱戏,在酬请本地或者外地戏班演戏时,在剧种选择上有不同的偏好和习惯,以木偶戏、京剧、越剧、黄梅戏最受群众欢迎。动人的戏曲节目常常令人荡气回肠,而且本地戏班子常常会根据本地的语言习惯,在一些曲目里插入蛮讲、罗阳话等方言念白,或者时不时地蹦出几句无伤大雅的粗话来,引起观众哄然大笑,气氛非常活跃欢快。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戏曲演出也渐渐没落,那些优美的唱腔和幽默的念白,仿佛还隐隐约约地响在人们记忆的深处,缥缈但又亲切而真实。

▲位于白牛坑的迷你型戏台,小巧玲珑,是我意外的邂逅,是戏台里的另类作品,这里曾做过学堂。

▲筱村北坑方向大翁宫古戏台,四面开放式结构,戏台面积制式较大。在演绎戏曲大戏上更有灵活和选择度。

▲筱村枫林村吴氏宗祠古戏台,以大柱和小柱支撑起台面,无论是藻井、灰塑、丁头拱等等都是非常值得细细观赏的。
▲筱村徐岙底吴氏宗祠古戏台,天花彻上明造,挂板、角梁或者转角处都质朴纯真。一眼看去感觉是个凛然正气的真汉子,即便是演戏,也是处处显出一种本真的色彩。
▲月湖乡柘下安宁宫古戏台,歇山屋顶造型,不论是天花藻井、垂柱、廊杆、撑拱都很是精美,并配有庑廊。
▲瑞岭戏台
▲凤垟乡三门洋村洋头洋心宫古戏台,建于民国三十二年,设有垂柱、两侧楼梯、厢房、雀替有简朴自然的雕花,只是现在瓦背破损雨水直接漏到了戏台上,对于保护非常不利,希望能早日得到维修。
▲包洋林岙学校遗址“戏台”,属于建国后之用。现今看到较为简单,没有过多修饰。柱上有对联“古今无数子孙贤,忠孝有声天地老。”
▲下后洋陈夫人宫古戏台,现今戏台前面和顶部已经加了三合夹板,台面作为村棋牌活动中心用,已看不出原来风貌。

▲底西坑王氏宗祠古戏台,始建道光二十六年。有祭祀活动时,戏台中间台板就会拆去,方便抬进抬出祖像神位和本地神灵像。
▲另附新戏台(一):茂竹园谢氏宗祠里,也按仿古方式做了新的戏台。台柱上有对联:“绎古今中外千奇百桩事,演忠孝节义九流三教人。”
▲另附新戏台(二):新浦包氏大宗祠新建古戏台,是所有新旧戏台里的“高大上”一族,雏形已现。与时俱进,包氏的优秀后裔,定会在新的时代里,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绎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