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人文   ->   影像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泰顺3000年|此人向皇帝奏请设泰顺县,他的六世孙做过泰顺知县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02 10:52:32 作者:陈能雄 字体:
孙原贞

以武平乱,划疆设县

  泰顺设县离不开一个人的功劳,他就是明代兵部尚书孙原贞。孙原贞(1388-1474),名瑀,字原贞,江西德兴人,他是进士出身,胸怀韬略,文武全才。明正统年间,浙闽边界爆发了以邓茂七、叶宗留为首的农民起义,战火蔓延至罗阳等地。义军据险而守,官兵屡攻不下,到正统十四年(1449),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时任浙江布政使的孙原贞,在之前就预见闽浙一带会再次出现叛乱,他多次向朝廷进言献策,希望做好军事准备。景泰皇帝即位后,对孙原贞的才略胆识极为赏识,命他参与征讨叛军的军事行动,授予他兵部左侍郎一职,镇守浙江。

▲孙原贞像

  正当孙原贞调兵遣将之时,家里传来母亲去世的噩耗,按理他应该辞职回乡守制。副都御史轩輗鉴于军情紧急,请求留下孙原贞主持军务,这得到朝廷的准许。孙原贞以国家大事为重,强忍丧母之痛,奔赴作战前线,指挥若定。景泰元年(1450年)他率军直捣义军巢穴,连战告捷,擒杀义军首领陶得二。在战事稍平的情况下,孙原贞才告假回家奔丧。一个月后,孙原贞又风尘仆仆地赶回军营,继续分兵征讨起义军的残余部队,他剿抚并用,命瑞安县丞陈醇和乡绅潘尹序入罗阳招抚义军。官兵有备而来,一举击溃义军。那些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觅牛犊而之南亩”,瓯越大地又重归安宁。孙原贞具有远见卓识,他在战时有应敌之计,在和平时期有安邦之策。他认为瑞安、平阳两县地广人稀,山区交通闭塞,政教礼乐难以得到宣扬普及,管理困难。且岭峻林密、溪壑纵横,易成贼寇盘踞之所,只有分疆设县才是长治久安之策。早在几年前,罗阳百姓就有设县的呼声,参政叶公、佥事陶公曾言:“数百里山多峻峭,惟罗阳平旷,风气攸萃,可设县治。”

▲景泰皇帝像

  孙原贞居安思危,广泛听取保境安民的良策。为避免重蹈覆辙,加强对山区的统治,孙原贞于景泰三年(1452年)向皇帝上书奏请析瑞平二县一十八里,即划出瑞安县56都、57都、58都、59都、60都和平阳县38都、39都、40都,设立一个新县。

▲弘治《温州府志》记载泰顺设县情形(书影)

  景泰皇帝批准设县,并赐名“泰顺”,意为“国泰民安,人心效顺”,县治设在罗阳,隶属温州府。孙原贞作为泰顺县的创建者,积极为建县大业规划蓝图,城池廨宇、庠校仓庾、户口田赋等规制都由他来斟酌裁定,他对泰顺的贡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在他的掌舵下,泰顺百业渐兴。孙原贞因在浙江政绩卓著,晋升为兵部尚书。

▲记载泰顺建县历史的“泰顺建置沿革记碑”(又称“及泉碑”)

  在泰顺百姓的心目中,孙原贞有着崇高的地位,入祀名宦祠还不足以颂其功业。后来,泰顺人专门择地为孙原贞建造崇报祠,供大家祭拜瞻仰。

孙茂弘

施行惠政,承继先业

  孙原贞去世后,他的遗泽仍造福一方百姓,德兴孙家与泰顺的故事还在继续。一百多年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泰顺来了一位新知县,刚下车就到崇报祠、名宦祠瞻仰先贤,他心情凝重悠远。雍正《泰顺县志》记载这位新知县的瞻礼神情是“有霜露之感焉”。词语“霜露之感”,典故出自《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意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雍正《泰顺县志》书影

  新知县为什么初到泰顺就心生缅怀祖先之情呢?原来他是来自江西德兴的孙茂弘,是孙原贞的六世孙。来到先祖启疆开宇的地方,怎能不抚今追昔,心生感慨呢!孙茂弘见崇报祠有些破旧,就捐出薪俸请人修葺一新,又在附近购置一些田产,以供给祭祀之费用。孙茂弘对泰顺有一种特殊亲切感,他在任期内施行一些利民的惠政,其中一项就是重视文教。

  因科第不兴、风水欠佳等诸多因素,泰顺学宫迁址过两次还没有安妥。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知县张道统采纳邑绅董良度、高大任等人的建议,决定把学宫迁到霞阳山右边的一块吉地上。当学宫工程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张道统就离任了。孙茂弘来泰顺到任后,视察学宫,见很多工程还未就绪,就接下这个任务,他说:“泰邑先公所创立,泰民先灵所培植,报国率祖,其在兹行乎!”孙茂弘立志报效国家、承继先祖遗业,他把修建学宫看成重中之重。泰顺库银所剩不多,孙茂弘就带头捐款赞助工程建设。不久后,学宫的各项设施全部竣工,堂构殿宇焕然一新,县内的青年士子为之欢欣鼓舞。

▲重修泰顺学宫碑、重修学宫记碑

  孙原贞和孙茂弘一武一文,都有功于泰顺,一个以武止戈,一个崇文重学。在各地的建县史上,像这种先祖奏请设县,后世子孙来县里做父母官的情况很少见。孙原贞、孙茂弘二公之懿范令人景仰,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鞭策后进。当时邑中士子感念二公之德,发奋读书,以此为报!

  有感于孙原贞、孙茂弘二公对泰顺的贡献,以诗赞之:

赤胆何嗟路杳深,驰兵瓯越扫氛祲。

挥戈但为清平计,纵笔时怀泰顺心。

长仰英风开县域,更承华绪育璆琳。

悠悠两代甘棠爱,膏露依然润碧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