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人文   ->   影像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泰顺3000年|6句话带你了解泰顺前世今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02 09:41:00 作者:陶汉心 字体:

  2亿至6000万年前,奠定山川河流

泰顺,这片古老的土地,早在恐龙世界从空前繁荣到灭绝的遥远时代就形成了陆地,大自然的伟力为它创造了山峰、溪流与谷地。具体讲,西北部的洞宫山系大约形成于2亿年前左右,东部南雁荡山系支脉大约形成于6000年前。两道山系形成后,泰顺境内形成陆地,并奠定山川走向与河流分布。

泰顺最高峰白云尖
  

  3000多年前,开始有人类生存

  1988年、1990年、1997年,考古工作者三次对飞云江流域泰顺境内开展考古活动,相继发现了江口下湖墩遗址、莒江山头垟遗址、莒江龙珠山遗址、司前狮子岗遗址、溪口宫头垟遗址、溪口柴林岗遗址、新山漈头锦边山遗址、新山牛角岙遗址、百丈下革牛头岗遗址、白鹤山庄金钟覆地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表明了在三千多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瓯越先民已在泰顺境内生息繁衍,进行早期生产开发。

泰顺境内最早开发的地方(之一)——江口村

  800多年前,文化发展曾达高峰

  当时,正由南宋王朝统治,泰顺虽未建县,但受全国政治中心、经济重心、文化重心南移的影响,泰顺所在区域学风鼎盛,文化思想活跃,学术人才辈出,科举文运高度发达。其中,仅文、武进士两项,南宋时期泰顺境内就有75人中举。科名如此之兴盛,一个年份考中的进士人数堪比后来一个朝代考中的进士人数,甚至还要多。放眼看当时的历史,从皇帝的诏书草拟,到地方治理;从海防守御,到边疆抗敌;从文化学术交流,到京城学生运动;从外交谈判,到举兵抗元,都有泰顺先贤活动的身影。在当时,泰顺的文明开化程度与文化发达地区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温州首位状元徐奭像

  560多年前,开始有了泰顺县

  明朝正统年间,浙江、福建两地分别发生了叶宗留领导的矿工暴动和邓茂七领导的农民起义。这两支起义军的主力虽很快被镇压下去,但余部仍严重威胁着明朝政府在温州西南山区的统治。景泰元年(1450),浙江省“三司”大臣率军进入温州西南山区,在乡兵的配合下,剿抚并举,平定了动乱。景泰三年(1452)五月廿四日,朝廷下文,同意划出瑞安县56都、57都、58都、59都、60都和平阳县38都、39都、40都之地另设新县。县治设在罗阳,隶属温州府。景泰皇帝赐“泰顺”县名,寓意“国泰民安,人心效顺”。

  

  350年前后,社会面临大衰败

  当时,明朝灭亡不久,清朝刚建立,且遭逢气象史上冬季最寒冷的时期,冬天异常寒冷,闽浙山区的溪水有时结冰近尺,人可以在上面行走,动植物大量冻死。此外,泰顺在明崇祯十二年至清康熙十八年,即公元1639年至1679年,前后经历了四十年的战乱,长期的战乱和军事斗争,造成居民逃亡、人口锐减、田园荒芜、村落废弃。在这天崩地坼的乱世之中,全县陷入战乱苦海,县城罗阳成为争夺的焦点,各方势力为此流血鏖战,但现实很残酷,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攻城略地者往往成不了城池的真正主人。县域东南部的泗溪、雅阳、彭溪一带,成为事实上的战乱策源地,各类民变武装常常在此屯聚。唯独莒江,它像海面孤耸的冰山,屹然挺立。莒江村联合附近各乡村,组织起强大的乡兵队伍,竭力抵制战火的蔓延,减轻了战乱危害。

龟湖牛头寨旧址——康熙十八年山寇陈吴扎寨处
远处的上仁尖,是清初马云龙、黄寥天、黄明等民变武装安营扎寨的地方

  

  70多年前,形成现今县域面积

  泰顺刚建县时,南北120余里,东西240余里。东境至分水排(今文成县桂山境内),东北至稽阳(今文成县黄坦镇境内),县域面积约1933平方公里。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发生了一件小插曲般的事件,泰顺县域面积差点要达到3000多平方公里。这一年,温州知府呈请浙江巡按,提议把瑞安县50都至55都,相当现今文成玉壶、大峃、峃口、巨屿、珊溪等地,统统划给泰顺县。浙江巡按同意划并方案,行文下达后,遭到瑞安50都(今文成玉壶一带)、55都(今文成巨屿一带)等地老百姓的普遍抵制,认为划并方案不可行,确实不方便粮赋征输与社会管理,于是陈请上司,撤销划并方案。民国时期泰顺县域面积有两次变化:一次在民国27年(1938),寿宁县东溪头等5个村(约9平方公里)划并泰顺县;另一次在民国37年(1948),泰顺县东北部180.5(一种讲法是170.5)平方公里划归给新设立的文成县。之后,70多年来,泰顺县境面积没有变化,约为1761.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