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新闻热线:0577-59299065|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泰顺新闻网   ->   外媒看泰顺   ->   报纸媒体   ->  正文
推荐视频
推荐新闻
推荐图片
[浙江日报]大山深处有丰收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0 09:20:00 作者: 字体: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泰顺来报——

  大山深处有丰收

  王艳琼陈祥磊张春月

  金秋时节,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泰顺山民脸上。

  9月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小小的泰顺县大安乡大丘坪村一下涌入了3000多名游客。大家在彩色稻田间,抬手割稻谷,围坐吃福宴,观赏非遗表演,着实体验了一把农家乐事。“不少游客还抢着把我们大安的米带回家。”63岁的农民曾瑞快没想到,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竟过得如此热闹。

  农民载歌载舞庆丰收,是泰顺践行“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15年来,在省委一张蓝图画到底的指引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泰顺发生了巨变:7万山民进城入镇,生态环境领跑全省,山外游客接踵而至,“通高建铁”步履铿锵,民生改善感受真切……一份份喜人的“丰收报告”,正在绿水青山间铺成迈向全面小康的大道。

  农村改革结硕果——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改革曾经起源于农村,而今反哺农村。以生态搬迁为牵引,聚焦除险安居、农村发展、民生改善……泰顺农村改革的故事何止一箩筐。

  “小区门口就是学校,家附近还有医院和体育馆,交通也很方便。”谈起如今的生活,泰顺县罗阳镇鹤联村村民韦开波脸上乐开了花。过去,他们家住在海拔600米的大山深处,仅靠种养过活,收入单一、家境拮据,孩子读书、老人看病都不便利。

  2003年开始,泰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一镇带三乡”、跨区域生态移民和生态搬迁等系列工程,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涉及全县各乡镇的下山脱贫行动。到目前为止,约占全县常住人口四分之一的7万农民,通过搬迁实现集聚。

  不仅搬得下,还要住得稳。为顺应农民进城落户需求,泰顺把县城作为农村宅基地置换主平台,全面推进无区域生态移民功能区建设。下山移民在获得宅基地置换补偿、生态补偿、安置补偿后,一套市值约50万元的套房,个人只需出15万元左右,其中还可办理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下山移民公积金贷款”。

  农民下了山,山村土地怎么办?“现在我们村的土地可都是‘寸土寸金’。”在竹里乡搞农林产业的村民程志俊说。根据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当地闲置农村土地被重新利用,吸引了大批项目落地,个性民宿、文礼书院、科技孵化园等纷纷落地。在竹里乡何宅垟村,原本杂草丛生的240余亩荒地,摇身一变如今成了野生铁皮石斛栽培基地,国家、省市级专家先后前来指导,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00万元。

  类似的红利,邻近的茶石村也已惠及。该村村委会主任刘行贱介绍说,当地农户几乎全部搬迁至毗邻的司前畲族镇,如今整村被承包用于项目开发,其中200多亩花海吸引游客观光,旱改水稻盘活了闲置农地,还有新的民宿项目正在谋划,每年已增加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

  除了沉睡土地可流转,农民手中的村集体资产股权、农房等也可变现。

  “没想到股权也能贷款,解了开服装店的燃眉之急。”在今年9月初召开的泰顺县金融系统支持乡村振兴推进会上,罗阳镇南内村村民吴琪收到了一笔20万元、期限为1年的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的正是他手中所持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

  目前,泰顺全县299个行政村均已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约8.5万户农民变成“股民”,村民持有股份估价可达800亿元。

  如今,沉睡多年的农村资产,正被改革唤醒。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泰顺县支行牵头启动股权质押融资探索,出台适度提升贷款额度、优惠贷款利率、规范办理流程三大举措,增强股权质押贷款的普适性,进一步拓展农村融资渠道。该县已率先在泰顺农商银行关山支行试点农村集体经济股权质押贷款,力争今年办理金额达到300万元。

  多产融合增后劲——看“美丽蜕变”激活“美丽经济”

  “今年来左溪的游客更多了,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中秋小长假期间,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村民雷茂贤的畲寨农庄格外忙碌,预订电话被“打爆”。得益于左溪旅游业发展,畲寨农庄仅一个月就接待了5个来自外地的旅行团。

  过去,发展乡村旅游是新鲜事,虽然能增收,但乡亲不买账。“从县城到温州有600多道弯,发展旅游以前不敢想。”在自己的畲家小院经营民宿生意的雷宗雨感慨道。直到58省道通车,行程从半天到两个小时内,时间和空间距离迅速拉近,才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变化。

  泰顺县交通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仅2015年至2017年,该县就投入1.8亿元,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6条190多公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泰顺人有了逐梦的勇气。雷茂贤、雷宗雨们放心回乡搞旅游,当地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山城交通设施蜕变激活了沿线经济。58省道附近的农家乐经营者陈超云,如今每天天不亮就到周边乡村搜罗地道食材。他依托家乡泗溪的廊桥文化园景区资源,并借助雅阳氡泉等周边景区资源辐射,和很多省道沿线乡镇村民一样,办起农庄、民宿,足不出户好赚钱。而随着期盼多年的“高速梦”照进现实,他们更是对未来多了期待。

  “乡村环境越来越美,乡愁记忆越发浓郁。”中秋回乡的泰商林在珏感慨道。58省道和52省道串联起的美丽镇村令人赏心悦目,“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组合拳”促成了镇村“美丽蝶变”。按照景区标准建城镇的实招硬招,以及深入挖掘利用廊桥文化、状元文化、非遗文化和畲族文化,泰顺的“美丽经济”兼具了乡土气和时尚味。

  在飞云湖畔的泰顺县百丈镇,果农赖兆裕的百亩果园瓜果飘香,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由于顶着“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区”和“省级生态林”三块牌子,百丈境内以前不能砍伐、不能饲养、不能做水上养殖,直到近年来抓住“时尚体育小镇”建设机遇,赖兆裕才得以迅速流转土地,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实现收入成倍增长。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民致富,是实现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泰顺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正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为统领,有序实施生态建设示范、基础设施先行、美丽乡村创建、区域协作推进等六大发展工程,探索建设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的核心示范区。

  20年坚守生态,泰顺县委、县政府历届班子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当地旅游主业、生态农业、休闲采摘等奠定了坚实基础。省级“清三河”达标县、全省首批“基本无违建县”、第二批“无违建县”、国家生态县、“中国天然氧吧”、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一张张熠熠生辉的生态金名片,换来了令人羡慕不已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今年上半年,泰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次位列全省第一,出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全国生态高地正在崛起。

  今年,泰顺积极对接省“大花园”、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等重大机遇,优化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南部“廊氡”和北部“乌飞”特色产业片两大区块为主导的“一核两翼六区多点”县域旅游空间布局架构。县政府研究出台泰顺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相关政策,系统编制实施计划,有效助力乡村旅游项目开展。2018年,全县计划安排实施项目62个,年度计划投资42.32亿元,1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有序推进。

  一镇一品、一乡一景、一村一韵。今年1月至8月,泰顺县共接待游客375.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23.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35.5%。

  精神富美话变迁——

  寻“一缕乡愁”聚万千合力

  “乡村旅游客盈门,离不开本土特色文化的吸引。”走进泰顺县仕阳镇溪东村文化礼堂,78岁的国家级非遗碇步龙代表性传承人林实乐,正在有条不紊地削毛竹,耐心细致地制作龙身。一旁,12岁的林城鑫舞着龙珠有模有样,一群穿得红红火火的舞龙少年正聚在一起训练。这场景吸引了不少周边村民驻足围观,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喝彩。

  溪东村的热闹,只是泰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果的一隅。2013年以来,泰顺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多部门联合发力,先后统筹资金1.5亿元,建成左溪“畲族”、下桥“廊桥”、竹里“读经”、百福岩“农耕”、万排“茶文化”、龟湖“泰顺石”等一批特色文化礼堂,呈现“一堂一品”的农村文化样貌。目前,全县共建成115家文化礼堂,实现常住千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先后获得温州市、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去文化礼堂看看。”如今这句话成了泰顺山民的口头禅。借助“四演四赛”“四千结对”“新青年下乡”“群众文化点单”等活动载体,泰顺各地文化礼堂广泛开展政策宣讲、文化下乡、主题教育、知识学习、技能培训等活动,充分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村里跳舞健身的人多了,喝酒打牌的人少了;邻里互助的多了,争吵摩擦的少了。”溪东村村委会主任陈正贤发出“两多两少”的由衷感慨。他认为,群众在参与礼堂活动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受到了教化,收获了快乐。

  社会风气的改善离不开党建引领。今年以来,泰顺坚持把基层党建示范带与乡村振兴示范带“两带合一”,县乡村三级同步带出发展新动能、带出城乡新面貌、带出攻坚新合力,组织凝聚力和干部执行力得到新提升。

  另外,根据在外泰商乡贤多的实际,泰顺探索实施“百名泰商结百村、百个两新组织扶百村、百名干部驻百村”的“三百工程”,实现党员“五个带头”。党员带头招商引资签约投资超百亿的旅游项目;党员带头扎实落地“一户一策一干部”志愿服务;党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促农增收……在项目克难攻坚、低收入增收攻坚、营商环境优化攻坚等领域,随处可见党员身先士卒的身影。

  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方面,泰顺除了探索创新农民以地入股的“瑞雪模式”外,还积极实践“泰商+村庄抱团”的村集体经济消薄模式。其中,在外泰商苏孝锋以“飞地消薄”模式,结对帮扶全县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入股自己的项目,每年实现分红。

  “乡村治理有效不仅靠党员干部,还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在仕阳镇品牌调解员林全法看来,泰商乡贤等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不仅是促农增收的“造血机”,而且是维护稳定的“稳压器”。

  与此同时,精神的丰收也体现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铺张浪费有所遏制,节俭朴素成为共识,先进理念得到认同,乡愁记忆重回视野,这些都集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来源 浙江日报http://zjrb.zjol.com.cn/html/2018-09/28/content_3168390.htm?div=-1